新浪博客

走进数学课堂   感悟核心素养——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小数除法》课堂教学感

2016-11-22 23:30阅读:941
走进数学课堂 感悟核心素养
——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小数除法》课堂教学感悟
安康市教研室
【案例背景简介】
2016109日~12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辑室主办,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西安市纺织城小学、陕西知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小学数学(人教版)核心素养示范课观摩交流会”在西安举行。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课《小数除法》,以其真挚的情感、巧妙的设计和智慧的引导深深打动了全场听课的教师。下面就吴老师上课时的十个小片段进行了案例分析。
(一)语言评价独具魅力
1.课堂评价语言幽默风趣。
【片段一】:
“不用齐刷刷的,点点头我也能听懂。”
“这词儿暖,小女孩真好!吴老师很喜欢这个小女孩”(她善于反思)这两位同
学做的很认真。”
“不用坐那么直,该皱眉的皱眉,该有事的有事”?
“慢悠悠的属于正常现象。”
“那你永远上三年级”。
2. 课堂评价语言激励性强。
【片段二】:
“你们方法还真多呀!”
“你们这帮同学,真的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画的图有点儿乱,我用一个竖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乱是什么意思,我这个图一点也不乱,就是有点复杂。)
(你为什么不想来?我压根儿就没有看懂他画的什么?)
3.课堂评价语言贴心、真诚。
【片段三】:
“写,使劲儿写!”
“你别说了,你干呀”!“你别走!小数点是什么意思”
“是谁平息了这场战斗”
“此时此刻,小数点真有用呀,我用你的时候,你就来了。你的事我知道,我的事你知道,你的我明白。”
“说呀,说呀,说呀!”
(会不会有一天,分呀分呀,分不完。(循环小数),写成循环小数也分不完,0.1,0.01,0.001……(下课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还问吴老师,分不完的小数就像圆周率一样)。小数点后面的计数单位怎么念,循环小数还可以四舍五入,小数点的占位很重要。)
“我发现这个皱眉头的姑娘,我真喜欢你。”
“谁有困难,请与我挥挥手。”
【案例分析】:吴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神态、动作和肢体是一位小学教师可望而又不可及的。评价语言丰富、形式多样,目标多元。她的语言幽默风趣,她的动作清新自然,她的神态入情入理,她的肢体融入了很多儿童的元素。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一个大朋友,引领着一群小朋友一起回顾、反思旧知、一起学习、消化、吸收、应用新知。这就是吴老师的数学评价课堂,这就是走进儿童世界的数学课。
(二)课堂生成自然、精彩
【片段四】:这个孩子,横式是我帮它添上的。现在我要开始收钱了,24元,我不太答应,25元,你好像亏了。好像是在24-25元之间。问题在哪里?余1元,这1元能否平均分给这三个人。分1元的过程:画图,写横式,竖式,怎么弄都可以,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
“写完的同学,两人可以商量、商量。”
“你怎么没有表情呢?他说你的事儿。”
“你懂我的意思了,先说这件事,真巧,我还把10角带来了。每人两角。每人给了2角,每人给了2角。”
“你想求助吗?你可以把两角等于20分,20分除以4就可以分完了。”
【案例分析】:教学过程是清新、自然、流淌的,犹如在曲径通幽中为儿童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学乐园。课堂是自然的,生成的,是师生共做的。这一环节的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和质疑的过程,为打开学生数学的思维脑洞,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圆、角、分知识,把小数的计数单位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把小数除法的真正原理活灵活现的再现了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对算理的抽象概括,做出了必要的铺垫,为学生明确小数除法竖式的方法奠定了学习基础。
(三)课堂互动见真情,明真意
【片段五】:吴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是真诚的互动,是心灵的互动,是魂与魄的交流。在同学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势式中构建出了数学学习的生命共同体。吴老师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干涩的说教,只有谆谆善诱,润物细无声的静谧。学生答对了,吴老师及时进行入情入理的点评,学生答错了,吴老师又会进行细致入微的点拨。整节课就在交流、质疑、反思、修正中完成了新知的学习。
(四)课堂实现了知识与能力,思想与行为,实践与创新的转化
【片段六】:把学生画的图与竖式的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我特别喜欢有事的人。”竖式里面没有单位。你上去改改。她想把单位去掉。看似一个简单的举动,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即把生活中的元、角、分转化为数学中的计数单位。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自然完成了对小数除法算理的理解,从而为进一步归纳算法奠定基础。
【案例分析】:本节课在吴老师的巧妙设计,正确引导、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完成了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思想和行为的转化,实践与创新的转化。
(五)课堂情境创设真实有效
【片段七】: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说什么?
坐端正,认真听。
积极发言,认真听课。
(练习本,翻开新的一页,拿出一支笔,颜色重一点。)
字写的快的,男孩,女孩都可以。
(生活中有这么一件事:有西北大学,李强,张红,刘丽,王刚。毕业后聚会,吃了一顿饭。给服务员100元,找你3元;他们四人准备AA制。每个人应该给王刚多少钱?(关键词):4个人,100元,找3元, AA制。)
你们记录完了没有?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与语文的关系,把最重要的事情提出来就可以了。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史宁钟。
数学教学就是真实的引导。再次提到了小数点,在哪儿呀,这个小数点就变成10了。这个小数点应该在这里的作用。有了它,1可以变成102可以变成20。小数点,你真厉害,能把1可以变成102可以变成20。我们正为你着急了,你就出来了。做完了,要能继续讲故事。
【案例分析】:本节课的真实,不是一时的、片段的、而是连续的、持续的。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幅情境,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活动都是真实的,没有添加任何修饰的。
(六)课堂教学理念温暖、幸福
【片段八】:51个苹果分成两份,看你怎么分?每人25个还余下一个苹果。所以就是25.5个。不许分苹果了,还有别的故事吗?分萝卜,51个萝卜平均分给两只小白兔,每只小白兔分25.5个。(分绳子可以吗?)把5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两段,每一段是多少米?大家想想该怎么分?每一段是多少米?25.5米。
【案例分析】:
1.善于把单调、枯燥的数学学习变为生动有趣的情境再现。谁再来讲故事,把讲算理变成讲故事,这是把计算课的教学变成生动的课堂教学途径之一。当然吴老师引导学生的讲故事,并不是引导学生胡说一气,乱讲一通,而是有实时的、准确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真正能够在交流中,在表达中形成经验,达成共识,变成自己的理解,从而达到知识的活化学习。
2.所有的理念都是一个过程,一个对待学生宽容,对待学生关注,对待学生热爱的过程。评价语言,激励的身影、传递的态度,肢体和表情,吴老师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活在学生中间的,都是融化在课堂之中的。让我们,欣慰,眼馋,温暖,幸福。由此,我找到了为什么听吴老师的课,大家认为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熏陶,更是一种洗礼。
1)吴老师真正是心中有儿童的教师。小数点一来,自然平息了战争。她善于把数学生活化,数学儿童化。儿童喜欢什么,儿童想要什么,儿童在想什么,都逃不过吴老师那双善于发现智慧的双眼;吴老师真正做到了为学生想之所想,思之所思,做之所做,为之所为。这就是吴老师的数学教学的真正魅力,这就是那么多的教师为吴老师的课所感动,感悟,感染的真正原因。
2)课堂对学生是真关注,真生成。谁想到黑板上来,你就来,前提是一次都没有发过言的。“谁有困难,请与我挥挥手。”多么暖心的话语,多么贴心的举动。学生已经融化在了吴老师的课堂教学之中了,怎不让人落泪,怎不让人感动。
3)学习相通、息息相关、心心相映。学生通,教师得自己通,这样就顺畅了。
(七)课堂氛围真实、富有感染力
【片段九】:吴老师的课堂太投入了,她投入,学生就真的投入了。今天,吴老师的一节课,感动了我们所有的人。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自发的流泪,我更不知道今天,这样一节数学课,就是被真实所打动,被真实所感染,被真情所感悟。张晓东戴好帽,李小兰扣好扣,王小五穿好鞋。对于这些,在数学的课堂上都是无关紧要的,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模型,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吴老师语)。教育思想,给我们个人的影响,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数学教育,这就是吴老师的数学儿童观教育。
【案例分析】: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这么温暖。38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在听吴老师的课期间,所有的老师都被吴老师精彩的课堂感动了,大家在流泪,也在思考,更在对比,我们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胆小,我们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浮躁,更反思我们教学设计中的渺小。中国的孩子,真的太需要吴老师这样的好老师了。她不再满足于课堂单纯传授知识的单项任务,而是立体的把知识渗透到孩子的心里。透过孩子的学习,增长知识,获得能力,启迪智慧,健全身心。
(八)课堂充分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
【片段十】:所有的情境都没有了,就只剩下51了,苹果,萝卜,绳子都没有了。511除以2,把51看成51151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最多能分几个1,最多能分251,分完了没有?没有分完;再把剩下的一个1,也就是100.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最多能分几个0.1,分5个,分完了没有,分完了。因此,51÷2=25.5。由分实物到分计数单位的过程,就是引导孩子充分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数学的主旨,更是数学的思想精髓。
【案例分析】:本节课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是在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经历笔算小数除法竖式教学的过程。这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想为,而又不敢为,想干而有不敢干的事;吴老师做到了,吴老师找到了把计算课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前后知识的联系,广泛了解的信息融为一体的最大公约数。孩子有了寻找这个最大公约数的经历,比死记硬背多少道题目更重要,更有意义。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