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悠悠岁月,路到尽头情难舍(6)

2022-05-01 05:58阅读:
悠悠岁月,路到尽头情难舍(6)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迟早发生的事情,终究会到来!——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我博文的第五个系列是《寻踪访古
》。


文明是一种让不同的人群和谐生活于同一个国度中的伦理和科学规范。而中华文明,从八千多年前开始萌发,在五六千年前已经有了最初的古国,三四千年前完全成熟。中华文明古国之悠久,完全不输西方的文明古国。


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工具、语言、文字、宗教、城市和国家等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后人我们除了必须了解、研究,还要顺应时代需要去继承、发扬和光大,让伟大的中华民族早日复兴实现“中国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熠熠生辉!介绍古文明的人、物和事,除了自己留存,也是为了和博友们分享。也许,因为各种原因,他(她)们没有时间去了解这些。


举一博文为例:先祖的遗产(2)—— 镇馆之宝:曾候乙编钟



悠悠岁月,路到尽头情难舍(6)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大墓的发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更让人关注的是,在这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大型的乐器,它不但体积庞大,而且保存完好,它就是著名的曾侯乙编钟。编钟是我国古代大型的打击乐器,它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到秦汉。编钟用青铜铸造,由大小不同的扁圆形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而成。除了湖北,在我国的其他地方也出土过编钟,但数量和规模都不及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


曾侯乙编钟为我们提供了一部金光灿灿的乐律经。每件编钟上都有铭文,总共3755字,这些铭文包括了以下内容:
  

第一,记事、编号和标音。在每件甬钟正面的正中间,都有“曾侯乙作持”这几个字,它显示了编钟的主人是谁。在下层大钟的中间有一件镈,上面有铭文,它告诉人们这件镈是楚王送给曾侯乙的,这就是记事铭文。在大钟的几件挂钟上面有编号,显示出各个编钟的悬挂位置。标音铭文有的标在钟体的敲击部位,有的标在中间钟体的挂钩附件上面,还有的标在钟梁上面。也就是说,当一套编钟被拆卸和组合时,凭借这些钟体、挂钩、钟梁上的标音铭文,人们就能够迅速地找到它们准确的位置。
  

第二,大多数铭文是乐律理论,告诉人们如下信息:一、就是关于某一件钟发什么音,这个音在不同的调里面叫什么名字;二、某个音在这个调里面是叫什么名字,在另外一个调里面又叫什么名字。
  

在编钟上刻铭文,这个传统在商代就出现了,但是在商代时期编钟上的铭文,往往只是简单的几个徽记。西周的编钟上出现了大段的铭文,内容都与音乐无关,而主要是涉及一些光宗耀祖、关于战争和赏赐,以及要子子孙孙永保用享的措辞,跟音乐毫无关系。曾侯乙编钟的这些乐律理论,使我们得知当时的音乐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音律及其名称,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先前失传的音乐理论,这些理论足以改写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世界古代音乐史。

1997年7月1日,在中英政府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嘉宾,欣赏了由音乐家谭盾创作并指挥、用湖北的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演奏的大型交响曲《交响曲1997:天地人》,雄浑深沉的乐声,激荡人心,震撼寰宇。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音乐被称为“金玉齐声”,由古编钟原声和玉磬的声音交融产生,以形成“金声玉振”的宏大效果,与北京奥运会“金玉良缘”的设计理念一致。金声玉振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段音乐的曾侯乙古编钟原声来自湖北省声像博物馆,而与编钟相和的玉磬也是用从湖北采集的玉石制作而成。
  

曾侯乙墓编钟第一次奏响,是在1978年8月1日,编钟演奏以《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殇》、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国际歌》的乐曲为落幕。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湖北省博物馆演奏人员被特批随编钟进京,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创作曲目《楚殇》,以及《欢乐颂》等中外名曲。

编钟作为中国文化使者,至2014年已行遍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人口约十分之一的人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了编钟的神韵,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在中国聆听过编钟演奏,许多外国领导人还亲自演奏过。

悠悠岁月,路到尽头情难舍(6)




我博文的第六个系列是《人物传记》。我不是一个追星族,除了敬仰和崇拜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们,对现代的“明星”们了解不多。对于那些上个大街前后呼应的“黑老大”气势不屑一顾,至于靠什么“上位”或者有什么绯闻炒作出名,更是嗤之以鼻。


我们的社会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等等,还有许许多多依靠自身努力取得非凡成就的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我们应该去歌颂他(她)们,为他(她)们树碑立传!


博文略举一例:《黄旭华:为了核潜艇,可以牺牲一切!》


黄旭华:为了核潜艇可以牺牲一切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他是我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以身许国。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


有人把黄旭华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对这个称号他坚决拒绝,他认为他和核动力专家彭仕禄、导弹专家黄纬禄是核潜艇研制过程中的“三驾马车”,而不计其数的科研人员也为这项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一直无法向家人解释自己的工作。30年中,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探望双亲,兄弟姐妹们责备他不孝,家人的关系逐渐淡化。最终母亲还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间接了解到一直被误解为“不孝子”的儿子,实际上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幕后英雄。“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有一篇题目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长篇报告文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我把这份报告文学寄给母亲,这篇文章只提黄总设计师,没有具体的名字,但提了黄总设计师夫人李世英的名字。后来听我妹妹说,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地阅读这篇文章,满脸泪水。她把我的弟弟妹妹还有孩子们召集起来,只说了一句话:‘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谅解。’知儿莫若母,母亲这句话传到我的耳朵里,我哭了。”

有人问起黄旭华对于“忠孝不能双全”的理解时,他噙着泪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黄旭华的妻子直言丈夫“不管家”,但事实上,她给予丈夫的更多是理解与宽容。“那个时候,当妻子得知我即将要进行危险系数极高的核潜艇深潜试验时,她表现得很冷静,但当得知深潜成功消息的那一刻,她却泪流满面。”理解与陪伴就是最深情的告白。作为妻子,她希望家庭完整,爱人平安无恙,但她深知丈夫身肩国家使命,她必须支持。


黄旭华也动情告白:“我非常爱我的夫人,爱我的女儿,爱我的父母。但是,为了核潜艇我可以牺牲一切。”

悠悠岁月,路到尽头情难舍(6)
悠悠岁月,路到尽头情难舍(6)
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悠悠岁月,路到尽头情难舍(6)

2020年1月10日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