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随笔之六十三:
《学生毕业前的赠言》
赵忠心
当年,我的研究生每年毕业之时,我都要给他们上最后一课。就是导师对他们进入社会生活之前的赠言。
我的学生在我身边读书三年,我们师生共同切磋学问,探讨人生,结下了父子(女)般的深厚情谊。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刻苦攻读,学业有成,他们要毕业了,翅膀硬了,要独立翱翔了。我虽然像女儿出嫁一样恋恋不舍,但也不能挽留他们,阻止他们进入社会,展翅飞翔。
他们在我身边读书的时候,生活中遇到难题,可以随时找我或他们的师母商量,我们会像父母那样,耐心地开导他们,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度过难关。毕业之后进入社会,遇事就只能靠学生自己独立决断、处理了。
学生们绝大多数是从未涉足社会,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初来乍到,到社会上“碰钉子”、受磨难的事不可能完全避免。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临别时,我必定要在最后一课嘱咐他们如何融入社会。
我给他们上的这最后一课内容之一,就是探讨如何求职。
我告诉他们,你们在高等学校读书尚未毕业时,被人们视为“天之骄子”,即能力非凡或地位优越的人。头顶上都带着一个耀眼的光环,人人羡慕你们,甚至仰慕你们。
然而,你们一旦离开了大学校园,走出高等学校这座”象牙塔“,进入社会,你们头顶上的“光环”就会渐渐消失,就会成为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会感到不被重视,孤独,无助,被抛弃。
特别是在社会开放的今天,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各路精英,甚至包括外国的精英,都齐聚北京这个开放的大都市,就业的竞争会非常的激烈,甚至可以说是惨烈。你们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可掉以轻心。
你们读研究生时,可以自傲,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你们的确是有过人之处,在考研的激烈竞争之中,有幸脱颖而出,可以说是是幸运儿。但毕业之后到了社会上,你们就会失去昔日优越的社会地位,会在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落差。
北京是个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的城市,需要各种质量、规格的人才。但用人单位毕竟是“卖方市场”,你们这些刚刚毕业的寻求职业的学生则是“买方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北京的“卖方市场”越来越小,而“买方市场”则越来越大,甚至“膨胀”,就业难度之大,会出乎你们的想象。
可以在北京寻求职业。虽然很难,也可以试一试,死马当成活马治,撞撞运气。在北京能够找到一个满意的职业,当然是皆大欢喜。我作为你们的老师,当然也希望你们在我身边就业。北京毕竟是国家的首都,国际大都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途,英雄有用武之地,可以大展宏图,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但也要有在北京找不到理想职业的思想准备。因为今天人才资源不是政府调配,而是市场调配。过去,我们大学毕业时,实行的国家统一分配政策,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没有选择的自由,谁也不能挑肥拣瘦。虽然不能保证人人满意自己的职业,但却能保证大学毕业生人人有工作,有饭吃。
今天就跟往日不同了。实行的是市场调配政策,犹如“自由恋爱”,互相选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有选择的权利,可以挑肥拣瘦。人家用人单位可以不喜欢你,你也可以不喜欢用人单位。这样的话,虽然很“自由”,很主动,但不见得人人都能顺利就业。在北京找到可心的职业,落地北京,更会有难度。
那怎么办?
反正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能不撞南墙不回头。脑筋得灵活一点儿,别较劲,应该像屎壳郎滚大粪球那样,推不动了,就往回倒退,或换个推动的方向,多试一试,就可能找到另外的机会或出路。你们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我们人有头脑,不能比屎壳郎笨吧?别认死理儿,换个地方求职,也许会获得非常满意的职业。只要是金子,无论到哪里,总会发光的。
我到过全国各地几百个中小城市,发现那里的生态环境相当不错,并不比北京差,很适合居住、生活。房子也便宜,用不了几年就可以买上房子,娶妻生子,安家落户。
在北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满大街比比皆是,可以拿簸箕搓,人们不稀罕;到中小城市,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就会是“稀有动物”,成为被用人单位争先恐后抢购的“稀有资源”。到那里就业,你们可以大展宏图,有所作为。
在今天这个开放的社会,机会总比困难多。在今天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你在哪里做出成绩也不会被埋没。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应该比我们当年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人头脑要灵活,视野跟为开阔,社会适应性更强。在北京不能落地,可以到外地发展,这不是屈服,不是退缩,而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过去的毕业生,你们的师哥师姐,有留在北京发展的,也有不少转战京城以外发展的。我很赞赏他们灵活的战略转移,他们有胸怀,有自信。
我的到外地就业的学生,发展的都很不错。有的当了大学的教务处长,有的当了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有的当了研究所的所长,有的当了中小学校长,有的自办了文化公司……差不多都有了教授、副教授的职称,有车,有房,社会地位,生活水平,都不比在北京工作的差。何乐不为?
你们在我身边读书学习,要接受我的考试。我的考试虽然也很严格,但这种考试的成绩,并不代表什么。至多也只能反映你们的“学力”,学习的能力。
真正的考试是在社会上,不在学校。在学校的考试,再大也是“小考”;真正的“大考”,是在社会实践中。你们的素质是高还是低,社会生活实践的检验,那才是最为客观、公正、全面真实、权威的。
我作为你们的导师,希望你们都能勇于接受这种检验。
(2016年12月4日)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