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瀚海狼山:核潜艇为什么一般不主动攻击反潜水面舰队?

2019-09-23 10:26阅读:
前天推文说到大量056A存在的好处,就是可以在本方的潜艇出港前对港口周边的航道进行彻底的清理,而且因为056A数量多,可以大面积的“犁海”,把近海100海里内的任何可疑水下物体都提前翻出来。为本方的主力潜艇出海提前扫清障碍,防止重现前苏联和俄罗斯潜艇一出港就被美国攻击核潜艇尾随威慑的尴尬。那么有人说了,在056A集体犁海的时候,难道对手的攻击核潜艇就不能主动攻击056A,而必须被动的躲避?其实对手的核潜艇自然也可以主动的攻击反潜舰。但是一旦攻击就立即暴露了核潜艇本身。如果056A是多艘集体行动,那么攻击其中的任何一艘,都会引发其他犁海舰艇的集体反击。随着对手核潜艇的位置暴露在近海,还会迎来更多的反潜飞机和反潜舰船。在近海深度有限的情况下,被围攻的核潜艇几乎无路可逃。
现代攻击核潜艇的战法,其实和二战结束前的战法大不相同。二战和二战以前,还没有核潜艇,所有的潜艇都是柴电常规潜艇。下潜后氧气的携带量,最大不会超过72小时就必须上浮换气,而且必须开动柴油机充电。导致虽然此时的柴电潜艇已可以下潜到水下200米,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面和水面以下50米之内活动。甚至德国的潜艇群还在水面排成一列在大西洋上扫海,打击航速过慢或者落单的运输船。只有在攻击目标前,或者探测到对手有反潜飞机或者反潜舰队靠近,才快速潜入水下。但是即使已经下潜,大部分时间内,还要把潜望镜露出来观察水面的动静。因此说二战前后的潜艇叫潜艇,还不如说他们是典型的半潜船更确切。此时的潜艇的外形,也很像水面舰艇。也就在战斗期间,在水面上呆的时间,远远大于水下纯粹潜航的时间。
此时潜艇作战的主要信息来源,就是水面瞭望、潜望镜观察和舰队电报通报。可见潜艇群的水面目标感知、获取能力仍然以目视可见光为主。因此信息容量比较大。也可以对靠近的反潜舰只迅速做出反应,并且可能主动攻击靠近的反潜舰只。但是二战以后,大国的反潜能力越来越强大。反潜飞机通过扫海雷达的红外传感器,在几十甚至上百海里外就可以发现潜艇的通气管和潜望镜。而反潜导弹可以在上百公里外就直接攻击潜水深度不大的暴露潜艇。因此当代的核潜艇和AIP潜艇,不到万不得已,都是尽量的不出水面。AIP潜艇可能每一周才在夜间上浮换气一次,还要陪着一万个小心。而核潜艇干脆从头到尾都
不出水面。核潜艇的日常潜伏深度也比较深,大多数时候都在100米深度以下。这是因为潜伏深度过浅,就非常容易被水面舰艇的主动声呐和反潜飞机的磁探测仪定位到。因此核潜艇甚至会长期深潜在200米以下深度。
核潜艇深潜到200米以下,对水面的情况就很难直接通过可见光目视了解。只能通过被动声呐听声音判断水面上经过的是什么舰船,附近水域有没有其他潜艇。对这种深潜的核潜艇来说,主要想对付的是对手的高价值目标,也就是航母一类的大舰或者对手的核潜艇。对水面中小型的反潜舰只,尽量不去招惹。如果下潜到200米仍然被水面反潜舰只定位到,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继续下潜到300米以下的水中跃层慢慢溜走,而不是赌气式的快速上升到水面和对手去拼命。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