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极简生活”是值得追求的文明心态

2019-08-08 23:40阅读:
8月8日的《北京日报》,以一整版的图文,刊发了一个年轻人的极简生活——半年只产生一小罐垃圾,几只30寸行李箱就能装下所有家当,衣服几乎都是“二手货”……“90后”女生余元是“零浪费”生活理念的践行者和倡导者。通过近3年的实践,这种生活方式不仅实现了减少垃圾的初衷,还让余元的生活更加高效愉悦。走进余元在北京租住的房间,几件简单家具一目了然,不大的空间显得格外宽敞。拉开衣柜,衣物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其中大多数都是二手市集淘来的。


而这样的极简生活,在3年前还不可想象。余元说,她也曾像绝大多数爱美的女孩一样,喜欢网购“剁手”,在此前居住的15平方米出租屋里塞了上百件衣服,来个人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然而,堆积如山的衣物不仅挤占空间,还浪费时间精力,“每天早上光选衣服穿就要花上十几分钟。”


以当前大多数人普遍心理看,这个女孩的极简生活,学起来似乎有点难。以现在的经济条件,这个女孩肯定不是因为没钱才如此节俭,那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生活呢?只能理解为是一种近乎执拗的环保情结。不管别人怎样理解,反正我对这位女孩的生活理念非常赞赏。


有一个经济术语,叫“恩格尔系数”。这个系数表达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以当前国人的普遍经济状况看,恩格尔系数低于40%的,恐怕绝不是个别人。钱多了,条件好了,浪费一些不心疼,这是当前很多人的生活态度。平时在家,笔者喜欢把洗衣水、洗菜水等收集起来,用于冲马桶。一位亲戚来家看到后,有些吃惊地说:“现在谁还在乎那点水钱?你至于那么节省吗?”说实话,我确实不是在乎那点水钱,可就是打心眼儿里觉得,可以二次利用的水,为什么非要扔掉呢?


大量浪费水,浪费的理由是“不在乎那点水钱”;大量浪费食物,也认为“花自己的钱,别人管不着”,这样的人生活中非常多。这些人可悲在哪?可悲就可悲在,他们
对一些特殊资源的理解,还根深蒂固地陷入经济价值层面。他们在对资源进行消费时,十分自然地进行简单的“经济量化”,认为只要花的起,浪费就有理。殊不知,许多资源具有“充足时有价,短缺时无价”的特殊性,其价值决不可用简单的“值多少钱”来衡量。粮食虽然可以再生,但是由于耕地减少、极端灾害天气增加等原因,粮食危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离我们很远。如果人们吃了饱饭就想不到挨饿,敞开用水就不想水荒,从而不知节约,真到了“短缺时无价”的地步时,你有多少钱,又有什么用呢?


还有一些人的浪费,是出于强烈的面子心理。请客,如果最后被吃得盘光碗净,那绝对是“怕别人吃”的吝啬表现。为了不给别人留下这一印象,剩菜的多与少、剩菜是否舍弃,也就成为检验自己是否有面子的一大标准了。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请客也有不同情况,点菜或备餐也有很多文化层面的讲究,并不是越多越好。让客人吃好喝好,关键还是仔细分析客人的需求,真正点到客人的心坎上。精致,对位,到位,才能显出您的热情,才是待客的高境界。现在社会总体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下馆子早已不再奢侈,人们的“餐桌见识”也今非昔比。如果客人是追求现代文明的人,主人却还以温饱时期的“多多益善”来待客,点的多、剩的多不仅不会给自己增加面子,反而会受到客人的耻笑。


上述报道中提到那位崇尚极简生活的女孩,她的“极简情结”,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拮据,那就一定是受到国外某些生活理念的影响,使她追求环保、绿色生活的脚步比一般国人快了很多。这些日子,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垃圾分类。但是这个女孩“半年只产生一小罐垃圾”的减量奇迹,是不是比大多数还在为如何分类而发愁的人,境界上高了一大截,行动上超前了太多呢?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