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想要得到必须要付出劳动

2013-02-21 01:53阅读:
小故事大道理系列004

想要得到必须要付出劳动 
文:郑委

作为家长,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就是“孩子想要得到必须要付出劳动”!

“劳动”这个词好像越来越远离我们现代的生活,而劳动本身也远离了我们的孩子。当代的孩子,很多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得到物质不需要付出”的生活,也就是说,很多孩子并没有真正体会到通过付出劳动而获得物质奖励和精神愉悦的快乐。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慢慢产生了以下几种习惯和潜意识:

1、“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这样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物质欲望比较高,精神追求比较少”、“说得永远比做得多”、“眼高手低”,慢慢沦落为“夸夸其谈的享乐主义者”,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常常说的“社会的寄生虫”;
2、“父母理所应当就该为我付出”——形成这样认为的孩子只考虑自己感受,自私自利,没有孝心,缺乏考虑别人感受的能力;当在父母这里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还会怨恨父母,慢慢演变成为,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都是“别人欠我的”,都是“别人的问题”的心理状态,惹得周围的人讨厌讨厌;
3、“不珍惜东西”
4、“没有欲望,对生活提不起兴趣”——也就是昨天博客中提到的“无所谓状态”孩子的成因之一,因为不用付出就能得到很好的物质条件,更有甚者,孩子还没有想到的东西家长就为孩子想到并提供了。物质满足过多的孩子往往是精神上空虚的孩子。

请家长谨记几条

1、“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都我们来干”是最害孩子的一句话,这句话让孩子远离劳动,其实也让孩子远离了优秀;
2、劳动是责任而不是交换,不要形成“如果你做什么,我就给你几元钱”的模式,同时要强调的是,家长要求的、忽悠的、有承诺的劳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是孩子劳动时从心底里发出的声音“这就是我应该干的!”或者是孩子劳动后从心底里发出的声音“我是有用的!”亦或者是孩子劳动后从心底里发出的声音“我真的很行!”。
3、真正地劳动不是孩子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几天几十天的虎头蛇尾,而是一种主动的,长期的行为。
4、“不劳而获”的意思就是“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如果你的孩子“不劳而获”,你觉得你孩子会优秀吗?你本身喜欢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吗?
5、付出才有回报,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一个人两者一点认识都没有的话,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了,那可能是社会的寄生虫或者社会的败类了。

有一个首相和囚犯分别向人们提起他们小时候的事。是关于分苹果的。
囚犯说,小时候有一次,妈妈买了很多苹果,在这些苹果中,有一个个儿特别大,颜色特别红的苹果,他跟他的兄弟都争着要这个大苹果。他的妈妈很生气,说:“你们怎么能这么自私呢?都想要大的,应该把这个大的留给别人才对呀!这样才是好孩子!”男孩听完,马上改口道:“妈妈,我要这个最小的,这个大的给弟弟们吧!”这个女人听了很感动,把男孩搂在怀里,并把这个最大的苹果奖给了他,因为他才是好孩子。囚犯回忆说,我撒了谎,却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从此以后我学会了用各种欺骗的手段去取得想要的东西。
首相的故事开始也是一样的,也是分苹果,不同的是,当孩子们都争着要那个最大的苹果时,他妈妈将这个苹果举在手里,说:“这个苹果最大也最好吃,你们都想要,这个很好,但苹果只有一个,只能给一个人!这样吧,花园里长了很多杂草,我把草地分成几份,你们每个人一块,谁先把杂草拔完,谁就可以得到这个苹果!”结果,首相最先拔完,他理所当然地得到了这个苹果。从那个时候,他就明白,想要得到想要的东西就必须付出劳动。因此他一直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丝毫懈怠,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你是想让孩子当囚犯还是想让孩子当首相呢?
你是想让孩子成为自私缺德、不劳而获、伤害社会的人,还是想让孩子成为承担责任、敢于担当、大家尊重的人呢?
从劳动开始!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