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与爱同行,那是照亮黑暗的光——浅评小说《灿烂千阳》

2020-05-20 11:01阅读:
很多读者知道卡勒德.胡塞尼是从他的成名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开始的,记得几年前看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当时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所以至今也没去看原著小说,如今看了作者成名后的第二部作品,才发现我竟然错过了一位优秀作家许多年!看了小说才发现,它的好看程度和我的阅读进度形成了久违的正比,这是我在看书之前完全没想到的效果,而这样的阅读体验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灿烂千阳》的故事语言精炼,线索清晰,性格塑造鲜明,隐喻运用恰到好处,真实历史事件点到为止的克制,都让我对这部作品备受推崇!喜欢到看完书后再回到最初看满满两页的全球知名媒体推荐内容,对于看书习惯性忽略名家推荐的我来说,足以证明这部作品精彩到出乎意料。
小说以饱受战乱的阿富汗为写作背景,描述了两个阿富汗贫民少女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小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运用独立、交叉、融合和溯源的方式展开,通过两个女孩的悲惨命运向读者讲述了关于阿富汗的战争、教育、文化、信仰、宗教以及霸权统治对这个民族带来的沉重灾难。女主人公玛丽雅姆和莱拉来自不同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个性和成长环境,由于命运的捉弄将这两个差了十多岁的女孩都在15岁那年嫁给了同一个垃圾施暴男——拉希德。而这个男人在娶她们时的年龄分别为45岁和60多岁,没错,就是“父女恋”和“爷孙恋”。
小说里的两位主人公——玛丽雅姆和莱拉,我对她们的苦难遭遇无以言表。从未得到过人类之爱的玛丽雅姆,在与莱拉相处中逐渐获得作为女人的尊严,为了保护和成全莱拉的生命与幸福最终选择独自赴死的那一刻,她早已不再是以往那个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出气筒;当她高举铁锨狠狠砸向施暴丈夫时,那个被她压抑了几十年的自我终于被释放出来,读者仿佛又看到了那个15岁时为见父亲整晚守候在门外的倔强女孩;当她最后平静的走向刑场,按照侩子手的要求走到生命尽头时,她知道,她所有的未尽之言和未完心愿都会由莱拉和她的孩子们替她去实现。玛丽雅姆的悲惨结局充分暴露了阿富汗法律的不完善和男权意识下严重歧视女性的社会问题。本是正当防卫无罪释放的案子,却判死刑,可见阿富汗的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长于文明家庭的莱拉,除了有个爱她的原生家庭和知心恋人外,她所遭遇的苦难并不比玛丽雅姆少,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莱拉承受的痛苦其实更甚于玛丽雅姆。由于莱拉的进步思想常常成为老男人生理和情绪的发泄对象,他们在同一屋檐下却
有着对立的思想,为此让她吃尽了苦头,尽管如此,她依然不改真性情,庆幸的是她的固执和坚持最终带领全家走向光明拥抱美好。
那个为了虚荣和面子抛弃妻女的扎里勒,前半生做恶,换来后半生的悔,只是一切都太晚,当真情被践踏,女儿转身的那一天便是永别,这一场亲情反目的悲剧,最后都输给了无情岁月里幡然悔悟的自己。
莱拉的年少恋人塔里克,艰难求生,兜兜转转,辗转数年,不忘誓言,终于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只要你还在,我就还是曾经的少年,从此执子之手,相伴白头。如果说小说还让人感到温暖和慰藉,那么这一对苦命鸳鸯一定能治愈你在之前积攒的所有悲伤。
书名虽然叫《灿烂千阳》,可书中处处充斥着政权交替下饱受凌虐的百姓疾苦,流不尽的眼泪,诉不完的苦难,朝不保夕的生命,猝不及防的饥饿,毫无尊严的活,随时面临的死,战争,让阿富汗这个国家满目疮痍伤痕累累。小说结尾,莱拉一家回到故土喀布尔,她和孩子们在学校满含希望的神情以及她腹中孕育的新生命,仿佛昭告世人,只要有书可读,有学可上,有爱可施,有亲人相伴,这个民族永远不会被打垮,希望的火种扎根脚下这片热土,生生不灭。
作者用收敛的笔触呈现出《灿烂千阳》的故事其实已经很克制,而现实中阿富汗女性比作者向世人展示的境况更为惨烈。一个生于阿富汗,长于美国的作家对阿富汗的苦难体验尚且如此骨感,倘若让阿富汗本土作家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这三十年的历史转承,又将如何?作者说“每一张面纱后面都有一个灵魂”我想说,每一个读者眼里也有一个灵魂,它来自于对作品的赞赏和接纳,来自于想让更多人了解阿富汗民族的沧桑和女性生活的现状,来自于好书共赏,异义相析的渴望。去看这本书吧,它绝不会让你失望!
与爱同行,那是照亮黑暗的光——浅评小说《灿烂千阳》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