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基于同理心,修行内在力量—读董国臣的《同理心的力量—非暴力沟通的奥秘》

2023-06-28 16:56阅读:
基于同理心,修行内在力量—读董国臣的《同理心的力量—非暴力沟通的奥秘》

真正的非暴力是同理心,而非不吼不叫。非暴力沟通真正的精髓是同理心。掌握了同理心便拥有了稀缺的能力——自我关爱与关爱他人的能力。同理心的核心就是——·换位思考 懂得将心比心,从看到问题到留意彼此的美好。
作者董国臣,国内非暴力沟通的践行者,创办了同理心课程,带领众多人加入非暴力沟通的训练中。这本书是他对马歇尔《非暴力沟通》的实践、深化、拓展的成果,结合中国本土化的运用,突出同理心在非暴力沟通中的核心,提供了更多样的实践方法。

非暴力沟通的知识结构
首先,转变语言运用长颈鹿语言语言是一种模式,需要我们从心出发,看到彼此的美好。马歇尔认为沟通有两种语言,豺狗语言和运用长颈鹿语言非暴力沟通要不断觉察我们的豺狗语言把它转化为长颈鹿语言。读懂对方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实现与对方立新连接。因为,学非暴力沟通就要练就非常强大的心脏,站的高能够看得更远,而不会为攻击、批评和指责了语言所伤,而且还能从语言的背后读懂他人的爱意。
其次,先同理,后建议 如何改变孩子打游戏的行为,而不造成内伤呢?非暴力沟通给出了答案:基于需要的意识。基于需要的意识,让我们走出了改变他人的路径——从行为背后的感受、需要开始。相反,当你用力推冰山位于水面之上的那一小部分行为,却忽略了真正决定行为改变状态的水面之下的大部分需要。往往形成冲突,导致悲剧结果。
第三、了解非暴力沟通的知识结构。 一棵树的树根足够强壮,才能茁壮成长起来。非暴力沟通之树的树根叫自我倾听(自我连接)。树根足够强壮的时候,风吹过来树才不会倒。当树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长出主要的两根树枝:一根树枝叫诚实表达,一根树枝叫同理倾听。而同理倾听又包括两个层面,分别是安静聆听和用语言反馈。树纤维由四个部分构成——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当他人向我们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提供的最有效的帮助,往往不是给出建议,而是在他失去自我连接的时候,能够陪伴他、倾听他,进而帮助他实现自我连接,扎牢树根
非暴力沟通的“形”和“神”这个世界真正美好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见。非暴力沟通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可能已了解它沟通的方法和要领,但别人用了有效,你用了无效这就是因为你关注了即只关注了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个要素应用的一系列方法技巧。是否有能力看到表面形式之下的人的连接,把注意力放到连接的层面上。即领会背后的或者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抓住背后的“道”,“道”应用的好的时候,技巧才会用的熟练。可以达到形意合一,形神合一
二、人与人心的连接
首先,观察,同理心表达的第一步诚实表达从学会观察开始非暴力沟通的一个要素是观察。克里希那穆奇说:不带评判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观察是指我们直接听到、看到、闻到、尝到和触碰到言为心声,真诚表达的基础就是觉察到自己的需要,并且表达需要,所以我们要通过自我连接,经由感受觉察到需要,然后把需要表达出来。如果忽略觉察内心需要,没有真诚地表达内心。任由情绪爆发,就会跟内心断裂,使得言行不一致。
尽量描述观察的时候,就可以回到真正发生的事实层面。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事实上,而是放在头脑加工之后的事情上。我们之所以不提倡评判,是因为评判是性格急躁、目光短浅的豺狗才常用的语言模式。批评和指责的方式来表达,无法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反而会让我们陷入孩子的争论,甚至对抗中。这是悲剧性的什么叫悲剧?就是你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但是你亲手把这个愿望打碎了。这叫不能自我管理或者不能自我领导,因为你的行为无法真正满足你内心深处所渴望的需要。所以避免悲剧,发现我们心中的爱:要好好说话,在开口之前,你要觉察自己的需要,真正表达出内在美好的心声。
其次,感受:通往同理心的桥梁感受的实质是身体反应感受是指我们的情感、身体的感觉、心情或者精神状态。通俗地讲,感受包括两部分,我们身体的本体感觉和情绪。比如腿酸、脸涨、后背疼、头晕、肚子饿等,就是我们身体本来的感觉,即本体感觉;情绪就是沮丧、悲伤、开心、乐观、压抑等。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连接对方的感受,还要和对方所描述的情绪词语表达的真实的身体感觉连接。回归到身体真切而具体的反应,才是深入的自我连接。
感受是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天花板。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之所以发笑,是因为上帝给了我们最好的与世界万物、与上帝沟通的桥梁——身体感受我们却一直善于用头脑不断地思考,希望通过小我的思考就能得到真理,得到行动的路线豺狗模式,错失了身体感受, 无法回到内心的需要,行动往往导致指责、批评、埋怨。上帝会笑,是因为他给了我们最美好和最珍贵的宝藏——身体感受,而我们很遗憾的丢掉了。
第三、需要,同理心的力量之源 感受是需要的信使 每时每刻的感受都在提醒我们,关注我们此刻满足或未满足的需要是什么。你之所以不开心,是因为你的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你有足够丰富的策略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紧紧拥抱你的需要,轻轻握持你的策略我们关注此刻满足或未满足的需要是什么时,会发现满足需要的行为策略有多种,打个比方,需要和行为的关系,好比“饥饿和食物”,饿了是一种需要,但满足饥饿需要的食物有多种选择。需要就是空,满足需要的策略就是色。所谓空即是色,意味着无论你吃什么食物,都要回到一个有形有色的具体食物上来。理解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能够实现内心真正的自由。
第四、倾听的术和道专注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真诚沟通的桥梁提升我们的倾听能力有三个阶梯反馈听到的内容,留意对方的感受,顺着感受找到对方的需要。需要是倾听的核心,用心去体会他此刻的需要是什么,然后给出几种需要让他来体会。比如:此刻你这么伤心,是因为你看重关爱,还是渴望理解,抑或觉得安全特别重要?
为了更好的倾听要做到1)闭嘴。(2)陪伴的状态。(3)熟练地用感受和需要的词汇进行反馈。(4)空色的转化——破除执着。需要的空性特征,以及空色转化,是倾听能有效帮助走出困境的关键。你陪伴他一起由色入空,回到不执着于任何策略的需要上。让他体会到,痛苦的背后是生命如此真实的渴望滋养着自己。让他在生命的底层跟自己深深地连接。

三、创造有品质的生命联系
生命中最大的挑战,从来不是别人对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回应。在你的回应之中,体现了你的生命状态。回应方式来自我们生命的修炼路径。勇气、爱与慈悲是我们的修炼路径之一。勇气源自对内心的回归比如,我如何鼓起勇气去承认错误?当我们需要鼓起勇气承认错误的时候,实际上是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任何人都会有不完美,当我们能够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时,实际上是在满足我们的一种需要——脆弱。
当我们能够回归内在脆弱的需要时,我们就有勇气承认错误了。 我们是否真的有力量去做事,取决于我们能否回归内在的需要。而回归内在的需要,要具备从念头、感受回归到内心的能力。
非暴力沟通的下一程,依然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一次次破除我们内在和外在的那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执着中,提升我们生命的境界,获得生命所渴望的理想生活。
我们日常的行为模式应选择由身入心,经由身、心、性、命,再采取行动的路径。身、心、性、命,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儒、释、道都有强调,比如明心见性”“修心炼性”“尽心知性”“动心忍性”“存心养性等,只是措辞不同。身、心、性、命是我们人生修炼的阶梯。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