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塑阳光心态做幸福教育:读陶新华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

2024-01-10 18:17阅读:
我们知道,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教育的品质,决定孩子的命运。而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该书中,作者为教师介绍脑科学的知识,讲如何慧眼识人。如何积极投入,如何播种幸福,如何快乐生活,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陪伴学生成长,如何增强个人影响力,如何书写生命传奇。他告诉老师,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 (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一、脑科学——教师工作的心理学基础
美国积极心理学家泰勒.本山沙哈尔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强调,积极心理学,虽然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心理学流派,但积极心理学中一些核心的思想,却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20世纪后期,很多心理学家开始进行探索和研究。德国的纳斯拉特.陪塞斯基安和美国的塞利格曼就是两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人类大脑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赖以成长反应的重要物质基础,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虽然脑科学研究比较复杂,但是作为教师,了解和掌握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展,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将很有帮助。
举个例子,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提高考试成绩,学校会布置学生们大量刷题。题海战术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应试能力是很有成效的,多做20份试题的结果是学生们的解决过程会更加熟练,并且只要坚持足够的训练时间,大脑的相关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业能力会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在这样僵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本身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工具性质的,即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学生体验到的是被动的、无价值感,难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大脑记忆力的发展也是极片面的,他们甚至会产生厌学厌世的想法。
神经元镜像神经元是大脑工作的基本单位。随着科研的深入,人们对神经元的工作特性也越来越了解。下面介绍几种比较重要的神经元工作规律。
规律之一:机会之窗
人脑发展具有关键期,这个关键期被称为机会之窗,机会之窗是指儿童大脑从环境中接受特定的数据信息,并经此创建和巩固神经网络的重要时期,一旦机会之窗关闭,原本用来完成这些功能的细胞或被减除或被调用执行其他任务。如同《学记》所说:“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科研发现,儿童学习过程的确需要关注机会之窗,如果二岁前儿童没有见到光的孩子可能就会终生失明,12岁前没有听到任何语言沟通的孩子,可能一辈子无法掌握一种语言能力。两岁前哭闹,不必照顾安抚的婴儿,之后,情绪控制能力显著较差。语言学习能力,从出生到五岁左右是第一个关键期,到12级左右是第二个关键期,过了这个时间段,要在学习语言就比较困难。
机会之窗的发现,对于我们更好的培养孩子,抓住教育机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人脑的学习能力在人生不同时期会有微妙的变化,如果能恰当的抓住机会之窗,有针对性的培养某种能力就比较容易。
规律之二:长时程增强效应 长时程增强效应是指和经验有关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在一段时间后可以得到增强,这个研究在实验室的动物研究中得到了证明,当人们看到以前见过的事物时,很容易唤醒头脑中的记忆,这是因为神经元的链接比较容易释放出第二次神经冲动,激活原有的神经通路,如果这次激活的次数越多,神经元的连接就越有效。神经元的这一工作原理告诉我们,掌握一种独特的技能,建立一种稳固的连接,需要时间的积累。如一万小时定律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书中这样说:“所有的世界级专家(从作曲家、外科医生到足球运动员)都需要经历10000小时(一般要超过十年)的刻苦学习。”这就是“10000小时法则”,10000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十年,每天三个小时——无论你是谁。”2002年6月22日,朱永新教授在“教育在线”论坛发布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的帖子,帖子写道:参保对象不限,但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保期十年;投保条件是投保者必须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来本公司;理赔方法是如果投保者十年内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看起来,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大家都认为“十年磨一剑”啊!
规律之三:适应一与再生 。研究报告指出,于在实验条件下生存的老鼠相比,从自然环境中捕获的野生老鼠,有着更多的突触更好后的大脑皮层。生存环境要丰富,越能刺激大脑神经元发育单位人们处于新环境中时,大脑内的神经链接的确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使用金源的改变非常迅速,因此我们为建构学生的学习经验而设计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到这些变化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神经元的这种身形特点反映出人的学习能力是巨大的,只要不断学习,就会不断改变,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好的解决方法,吸引学生,持续的努力学习,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最近的脑科学研究成果发现,大脑皮层下中枢、边缘系统,海马和杏仁核,对情绪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男女性别在智力上的差异不显著,但是在情绪中枢系统上则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女性的情绪中枢比男性更加发达,在关系中比较容易产生情绪依赖,这是在进化中形成的情感优势。
研究发现,海马与长时记忆有关,成年人大脑中的海马仍具有产生新神经元的能力,这一过程被称为神经生成,神经生成,是神经元的成长,它通过日常饮食和几个锻炼而增强,会因为长期失眠而削弱。海马的独特功能是能够把操作技艺的信息不断的转化成常识及的信息,对巩固其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而这个功能的完成需要费时数日或数月。
杏仁核是附着在海马另一端的结构体,对情绪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有研究者认为,记忆中的情绪成分不存在信任和而认知成分则贮存在其他地方,因此苏格拉底把杏仁核称为人的灵魂所在地。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刺激性生和而被唤起的情绪,85%是消极 意义,尤其是恐惧情绪研究还发现,长期患抑郁症的人,他们的杏仁核海马总量有缩小的趋势,这可以解释很多心理创伤病人的症状演变过程,最后都会变成抑郁症,或有显著意义,特别的复杂症状。
二、以脑科学为基础开展教育工作,克服用脑的误区。
体育锻炼使血液循环加速,大脑可以获取更多的营养供给。研究发现,运动能增加通过脑部及全身的血液流量,而脑中血流量充足,对形成长时记忆的海马,有效发挥功能尤其重要。运动还能促进大脑释放一种对神经系统最有益的化学物质,脑源性神经营养素。有了这种蛋白质有效神经元,才得以保持健康新生神经,元才得以顺利成长。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大脑发育的基础,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大脑会发育的更好,其锻炼不仅能让大脑发育更好,还具有宣泄消极情绪,提高精力和体力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消除抑郁情绪等。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压下,高压力状态,会对大脑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包括记忆力损伤,分寸感丧失,没有创造力,加速大脑衰老等。人在高压力状态下记忆力极差,甚至出现短暂失忆,高压力还降低了把握分寸的能力,压力状态下大脑的精细化思考问题的能力明显削弱,甚至丧失。
因此,所有的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帮助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有效管理压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承受适度的压力,可达到最佳的用脑效果,这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教育策略。
以脑科学为基础,寻找教育教学的乐趣。关于大脑的研究成果,给了教育者很多启示,为科学用脑和开发新的教育方法,找到了依据。人类大脑的基本功能依次是生存反应、满足情绪的需要、认知学习。
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在课堂上某些压力可以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可是必须将压力降至最低程度,大脑才可能进行认知学习。安全愉悦的体验,是大脑工作的最佳状态。因此,教师工作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快乐。比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某个学科的神秘世界,和学生一起分享欢乐,教师与学生一起克服困难,完成某项不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体验成就感,教师和学生一起把学习过程与自己的生活和环境相结合,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感受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三、播种幸福:教师的存在价值
在互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期,学习的途径,捷径前所未有。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再是教师的独门功夫,慧眼识人的技能逐渐成为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慧眼识人的宗旨是,教师应要能敏锐的发现每个学生的才能、优秀品德,并且在互动过程中进行培养强化。简单的说,教师必须能辨认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恰当的指导和培养他们成才。
1983年,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认知智力和自然探索智力等八种智力,这一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出色的,只是出色的方面不同而已。
每个人都蕴藏着积极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相信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通常幸福的人大多是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所以让学生因为教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教师获得幸福的重要源泉。积极心理学之父赛利格曼曾提出幸福的公式:幸福=遗传+生活环境+个体可控行为。一个人是否幸福50%,取决于遗传。人们天生就是一个有幸福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像恒温仪,当我们情绪高涨或近低迷时,他会尽忠职守的,把我们的幸福感拉到平常的水平。我们不能改变遗传,只能接受自己的遗传特点,但是我们可以改变遗传之外的50%。
首先,遗传因素: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恒温仪”。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幸福,50%取决于遗传人们天生就有一个幸福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像恒温仪,当我们情绪高涨或者情绪低迷时,它会把我们的幸福感拉到正常的水平。也就是说无论我们中大奖还是遭受什么不幸,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后都会回归相应的幸福水平。
其次,生活环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大约只有10%左右的幸福是由生活环境决定的,其中金钱、健康状况对幸福感的提升几乎没什么影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见到一些残疾人依然能积极乐观地笑对生活,他们似乎更容易对生活满足,以包容的心态来面对苦难与磨砺;反而有很多四肢健全的健康人和百万、千万富翁表现出对生活的不满与消极,认为生活不幸福,内心并不快乐。
当然长期的健康问题、温饱问题也会降低生活的满意度。研究发现,处在不同的环境中和具有不同健康程度的人有着不同的幸福感。
在我看来,幸福感的体验因人而异,知足常乐是保证幸福感持久的秘密武器。很多人不幸福不快乐的原因多半是因为自己的欲望太大,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足,对过去生活的悔恨懊恼,抑或是对未来生活的畏惧失望等。
积极心理学对教师获得更多幸福感的建议是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自己的同事建立愉快、满意的同事关系,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改善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婚姻满意度,从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第三、个体可控行为:让你生活在幸福范围的最高点
积极心理学认为,遗传和生活环境留给人们有所作为的空间较小,因而个体可控行为成为提高幸福感的重点因素,研究表明个体可控行为可提升人40%的幸福感。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让自己得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使我们生活在自己幸福范围内的最高点。塞利格曼还提出了幸福的五要素:积极情绪、投入工作和生活、人际关系、意义和目标、成就感。“心流”之父米哈里.契克森特米哈伊的研究认为:最愉悦的一刻,通常出现的一个人为了一件充满挑战,但自认为是最值得努力的事儿,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刻,这就是“幸福流”,是一种最接近幸福的状态,是生活中最优的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与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教师培养出的人都能幸福的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者应该追求的持久性,终极性价值。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具备能自我调节的可控能力,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多聚焦于积极面,让真实积极的体验滋养自己,增加自己的正能量,让自己生活在幸福范围内的最高点。只有当教师本人积极阳光,每天生活在幸福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感染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也体验到学习与生活的幸福和快乐,促进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