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多低头拉车,少登高望月

2017-01-03 19:20阅读:
时间过得真快,掐指一算,学习实践古典风格的价值投资法已经5年了。这5年里,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1、价值投资是一本安全手册,而不是一部武林秘籍。
由格雷厄姆集大成的价值投资法是一本证券投资界的安全手册,它的灵魂是安全边际。就像卡拉曼所说的,价值投资者首先关注的是风险。
但是江湖盛行的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法(可能并非巴菲特的本意),已经完全脱离了古典的价值投资法的轨道,超出了普通投资者的智慧和人性所能企及的范围。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从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保守分析全面转向了对企业远景的大胆预测。这一变化完全动摇了安全边际的基石,使一门严肃的证券分析课程变成了比试眼力的荒唐闹剧。
格雷厄姆为什么要为普通投资者写一部《聪明的投资者》?那是因为他相信他所倡导的价值投资法是可以被普通人学习和实践的。在这本书里,他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不要追逐热门股,不要为成长支付太高的价格,不要期冀自己能战胜专业投资者;要买低估的股票,要分散投资,要控制股票仓位。最后一章把本书的要旨总结了四个字:安全边际,你说这不是一本证券投资的安全手册吗?
然而,由于巴菲特是投资界的巨擘,而他晚期施行的又是融入了费雪和芒格智慧的价值投资,所以,按照中国人习惯于造神拜神的文化传统,巴菲特自然成为了股神,而巴式价值投资自然就成为了投资者的教旨。看多了金庸小说的人们一定会问,既然巴菲特是股神,那么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一定是妙不可言的武林秘籍。于是,他们一定认为,价值投资不可能是一种简单的投资工具,一定是易筋经那样的武林秘籍。所以他们一
头扎到了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从儒道释三教中寻找价值投资的真谛。实际上,价值投资就是旱则资舟、涝则资车这么简单。把一个简单的投资道理搞得这么复杂深奥,如读天书,是格雷厄姆的悲哀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2、价值投资是一门技术,而不是一门玄学
虽然价值投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但科学的精神、严密的逻辑推理是不可缺少的。可是,魏晋清谈之风在投资界的影响之烈仍让我们唏嘘不已。例如,有位投资者这样写道:股价本身就在波动,不以一日论盈亏,不以一年论输赢,不以五年论成败。投资是终生的事,内心清净方是道。
“不以一日论盈亏”,这个是对的。但是“不以一年论输赢、不以五年论成败”,那就是陷入清谈的漩涡里去了。私募大咖都喜欢谈复利,但他们恰恰忘记了,任何一位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比如卡拉曼,都是在保证每一年的不输或少输为前提的。而“不以五年论成败”的说法,不仅无知,而且近乎自慰了。
人生有几个五年让你去等待?一个人的投资周期有几个五年?
巴菲特在1962年致股东的信中明确指出:虽然我认为5年是一个更加合适的时间段,但是退一步说,三年是最少最少的一个检测投资绩效的时间段。如果在累积三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投资绩效表现糟糕,那无论是你们还是我自己都应该考虑一种更好的让资金保值增值的方式。
55年过去了,巴老还认可自己的观点么?烦请那些私募大神们明年朝觐股神的时候顺便问一下。
3、价值投资是博弈的工具,而不是春晚的道具
当今有句时尚的话叫不忘初心。我觉得股票投资也要不忘初心。我们哪个人不是被牛市的赚钱效应吸引进股市的?可是我发现有些人时间一长逐渐玩起了情怀,忘了自己来股市是干吗的。例如前段时间我看了一篇博文,作者说:头可断,血可流,信仰不能丢!啥信仰要发这样的毒誓?原来他的信仰就是不买大盘国企传统股。我感到非常搞笑。买什么样的股票,至多是个人的偏好,干嘛一惊一乍的非要和信仰扯在一起?还有些私募大佬动不动就声称要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一副义薄云天的样子。这实在有些自恋了。股市本身就有自动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何烦您老人家操心?如果现在股市有个马车公司,你看它还能存在下去吗?
即便是富可敌国的巴菲特也不可能主导华尔街的资源配置吧?
我非常喜欢王福重的一句话:市场不是讲情怀的地方,它不区分好人和坏人,赚钱者生存,赔钱的出局”。如果你真心讲情怀,就不要在股市里呆了,你完全可以到福利院、希望小学做慈善事业嘛。因为你挣得每一元钱,都是别人输掉的,想起来是不是有点缺德?
小结:价值投资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投资工具,不要把它神秘化、宗教化、玄学化。记住格雷厄姆的话:稳健的投资策略大致可以获得稳健的投资结果。如果你感觉价值投资非常神秘、非常神圣,而且必须要用信仰和情怀才能坚持下去的话,大概是你为自己制订了太高的目标,比如10年10倍,20年百倍,30年比肩巴菲特。
附:2016年获得10%的收益。目前重仓股:上汽集团、格力电器、伟星股份、雅戈尔、建设银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