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加载中...
玉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今已有近万年。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先民就开始使用玉石,最初作为装饰品,后来逐渐认识到玉石特殊的性质,便将其独立出来称为“玉”‌。
  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7000年)人类聚落遗址——查海遗址位于辽宁,出土了迄今最早的系统性玉器,其玉玦、玉匕等器物证实了西辽河流域在玉文化起源中的核心地位。这些透闪玉石器的专业化加工技术标志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为后续红山文化玉器群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起源于距今约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红山文化以其精美的玉器而闻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形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兴隆洼遗址是红山文化的源头之一,出土的玉玦制作技艺与人格玉化观念直接影响了红山玉器的精神内核。还有牛河梁遗址的玉猪龙,以胚胎式抽象造型,展现对生命起源的哲学思考;巴林右旗出土的勾云形玉佩,通过镂空技法塑造流动云纹,印证《周礼》“以苍璧礼天”的祭祀功能。夏家店下层文化见证玉器功能的转型。赤峰大甸子墓地出土玉璇玑,三层旋转齿牙暗含天文观测智慧。


  北魏五鹿同春玉牌,在27厘米的玉料空间里凝聚着多元文明碰撞的火花。“五鹿”造型既延续汉代 “天鹿通灵”的传统,又融入鲜卑族狩猎文化的写实基因,插屏形制折射出北魏贵族吸收汉文化过程中的书房雅趣,见证着游牧部族接受中原礼制的创造性转化。


  (雷焕 供稿)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