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里的小球是不是客观实在
2025-03-01 13:05阅读:5,309
如果我们面前有一个小球,一种解释是小球一直都在那里,睁开眼睛就能够看到;还有一种解释是睁开眼睛时小球出现,闭上眼睛小球就消失了。从个人经验上,两个解释都能够成立,但现实中第二种解释的可能性很小,一般都需要有人来故意设计(很麻烦啊)。
有人也许会说,闭上眼睛时可以通过触觉感知小球。但这并不影响问题的本质,我们可以把“看”叶推广到一般的感觉,便有了著名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然而,先处理简单的问题是科学的方法,可以考虑放一面镜子,小球在镜子里的像还是客观实在的吗?
镜子里的像在视觉上和小球几乎一模一样,显然满足所谓的主体间性,后者是对客观性的更适合的说法。只要视觉功能没有障碍,不管是谁看小球的像都是那样,而且还可以用照相机拍摄出来,它就是由一系列物理过程严格保证的。然而,小球的像却不具有实在性,因为它不是实体,只是一种实体的现象。事实上,像彩虹、水波等都是现象,它具有物质基础,但其本身并不是物质,反而是物质需要通过现象来展示自身,可以说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现象的世界里。
接下来,让我们用一块黑布把镜子蒙起来,此时小球在镜子里的像是不是依然存在呢?让我们来实践检验一下,在镜子前面的黑布上挖个洞看看,只要观察的角度合适,就会发现小球的像一直存在,似乎又回到了前面“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情况。另一方面,物理上的直觉告诉我们,因为光线被黑布挡住,小球的像一定不会存在。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不一致,是不是一定要以实践为准:既然每次观察都能看到镜子里的像,那就认为镜子里的像一直都存在呢?
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给我们一个启发,:观察本身可能会影响结果。这里挖洞让光线能够通过,这才使得镜子里出现小球的像,同时也使得镜子里的像可能被看见,而后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认为是自动完成的(不麻烦哦)。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