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说别的,不夹杂太多的个人情感、不为固定的品评范式所限,就事论事,曹操的确有实力篡夺汉室的帝业,并且有能力取汉帝而代之,但是,他没有做。这此一点言,我觉得,曹操并没有负大汉的江山,他也没有负真心拥戴汉室的那些个信仰刘氏一姓的忠臣孝子。
曹操的“我负”与“负我”中,在正统的士大夫看来,当然有太多的江山社稷因素。但是,真实的“我负”与“负我”,就资料显示,却是因人而起。
至此,再联系上文,猜想曹操的“奸”,有一大部分的因子,还是来源于他的“我负”与“负我”这句话。
关于“我负”与“负我”这句话的起因,说来话长。这件事还得从汉灵帝(刘宏,公元157年,一作156年~189年)说起。刘宏12岁前后登基,他从登基到驾崩头尾在位22年,去逝时34岁。
从汉灵帝死到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234年4月21日)立,中间发生了董卓之乱。其间的曲折情节,在关于曹操的其他篇幅中,会点滴提及。
董卓立了汉献帝之后,他还推荐曹操做骁骑校尉(武官职位,具体职权不明,正史上记载董卓曾授予曹操一人)。或许是因为曹操不认同董卓的人格品行,或许是因为曹操看不起董卓,或许是因为曹操不看好董卓的下场(这一条写史的人后来觉得比较接近曹操的本心),或许是曹操不认同曹操的所作所为,总之,曹操最终没有和董卓共事,而是选择了逃走。
曹操这样不给面子的行为,肯定引起了董卓的勃然大怒。他派人捉拿曹操,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曹操深知追捕急促,性命堪忧,所以,他在出逃的过程中,改名换姓、东躲西藏,一关一关逃了出来。
关于曹操的此次出逃以及出逃中所发生的一切,比较正式的历史记载是:
曹操逃跑的时候,大概还带了几个亲随。
曹操的“我负”与“负我”中,在正统的士大夫看来,当然有太多的江山社稷因素。但是,真实的“我负”与“负我”,就资料显示,却是因人而起。
至此,再联系上文,猜想曹操的“奸”,有一大部分的因子,还是来源于他的“我负”与“负我”这句话。
关于“我负”与“负我”这句话的起因,说来话长。这件事还得从汉灵帝(刘宏,公元157年,一作156年~189年)说起。刘宏12岁前后登基,他从登基到驾崩头尾在位22年,去逝时34岁。
从汉灵帝死到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234年4月21日)立,中间发生了董卓之乱。其间的曲折情节,在关于曹操的其他篇幅中,会点滴提及。
董卓立了汉献帝之后,他还推荐曹操做骁骑校尉(武官职位,具体职权不明,正史上记载董卓曾授予曹操一人)。或许是因为曹操不认同董卓的人格品行,或许是因为曹操看不起董卓,或许是因为曹操不看好董卓的下场(这一条写史的人后来觉得比较接近曹操的本心),或许是曹操不认同曹操的所作所为,总之,曹操最终没有和董卓共事,而是选择了逃走。
曹操这样不给面子的行为,肯定引起了董卓的勃然大怒。他派人捉拿曹操,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曹操深知追捕急促,性命堪忧,所以,他在出逃的过程中,改名换姓、东躲西藏,一关一关逃了出来。
关于曹操的此次出逃以及出逃中所发生的一切,比较正式的历史记载是:
曹操逃跑的时候,大概还带了几个亲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