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江南运河与苏州馆驿2姑苏馆等

2022-07-16 06:59阅读:
江南运河与苏州馆驿2
——话说江南运河之五

我楚狂人
二、姑苏馆、接官厅、来远桥、百花洲
苏州最大的馆驿姑苏馆在胥门内城墙根,现无存,只留下来远桥、接官厅、百花洲这些地名。姑苏馆,成书于南宋初年的范成大《吴郡志》无载。而成书于明中期的王鏊《姑苏志》称姑苏馆始建于南宋,当在范成大时代之后。姑苏馆元代尚存,而明代就不见了。这大约就是姑苏馆存在的时代。
胥门古胥门广场旧地名接官厅,这是旧时迎接新任地方官的码头,据说也要讲个风水,讨个吉利的。旧时差不多大小地方都有这样的地名,有的叫接官厅,有的叫接官亭,有的叫接官驿。
苏州接官厅进入二十世纪,已经破落,成为“新苏州人”落脚的棚户区集中地,与阊门外的淮阳路相仿。这里的棚户挤满了护城河边和城墙根,意外保护了古胥门城门。今天苏州所存原真的古城门胥门(元代)就这样被接官厅的棚户保护下来了。接官厅是码头,这里是护城河西段与胥江的交会处,古代交通的黄金地段。
苏州的最大馆驿在胥门城内,有来远桥为证。
来远桥在学士街的南端,正对南端终点胥门内大街。来远桥又名驿桥,跨学士河,连接学士街与念珠街中段。相传南宋时这里有苏州最大的驿馆姑苏馆,接待北国使臣和往来显宦,建筑雄冠三吴。此桥在姑苏馆侧畔故又称驿桥。
明王鏊《姑苏志》:“来远桥,胥门内,旧姑苏驿居此。宋绍兴间,王唤奏建,专待国信使,取《鲁论语》名之。又名驿桥。”《寰宇访碑录》:“元修来远桥题记有‘重九日,章府一力重建’”字。 此条误,此南章家桥题,孙氏盖讹录也。
又载:“姑苏馆宏丽雄深,为三吴之冠,承平时亦未尝见之。”咸淳二年三月(1266),又大修之。通判吴必大记。民国《吴县志》载:“来远桥,在
胥门内,旧姑苏驿在此,宋绍兴间,王唤奏建。专待属国信使,故名。又名驿桥。”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图》、清乾隆《姑苏城图》、清嘉庆《苏州郡城三横四直图》、民国二十九年《吴县城厢图》均著录。
《沧浪区志》载:来远桥,跨第一直河。西出学士街与百花洲相连处,东出吉庆街。东堍桥台南壁嵌有青石一方,上刻“成化戊戌夏四月吉日苏州知府刘瑀吴县知县口口重建”字样。右边桥联石上刻“民国十二年十一月重修”。左边桥联石上刻“胥盘市民公社重建”并涂蓝。
来远桥名取自《论语》,《论语·季氏》云:“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所谓“来远”就是让远人宾服,这与驿馆的功能是一致的。很多人以为应该是《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窃以为非,因为这不合古时候中国人的外交心态。古人追求的外交就是“宾服四夷”,何况是南北对峙的年代。
来远桥始建于宋绍兴年间,明成化年间重建,为花岗石石级拱桥。民国12年改建,取消石级降低坡度,保留原拱,竖铁杆桥栏。1960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梁板桥,桥宽5米,长6.8米。1999年,来远桥南移数十米建于寿宁弄西口,正对老胥门,石拱桥。
百花洲,现在是胥门城墙公园的名称,原来是馆驿姑苏馆的园墅。
百花洲介于胥门至盘门的城墙和第一直河之间,为一狭长地带。南与新市路西端连幸福村,北与学士街南口直线相连。沿用南宋时旧名。这里本为姑苏驿的花园,享有盛名。史料载元代仍保持豪华面貌,明代湮没,诗人高启有“歌吹无闻洲寂寞”之句。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创建的百花庵在街南端,盛时人称室宇“一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农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则为一年一度庙会,香火鼎盛。清末民国初百花洲成为粪便、垃圾转运处,苏北农民在此以“旱船”、“滚地龙”为家定居。夏秋满树苍蝇遍地蛆,冬春雨雪泥泞无干处,病疫连年不断。民国5年冬大火尽毁50余户草棚。解放后居民逐步成为产业工人,积极改善环境卫生,将1400米泥地全部砌为砖街。至70年代居民住宅经历了五次更新,滚地龙-草棚-乱砖墙-砖瓦平房-水泥楼房,逐步演变。后来苏州自来水厂等单位进驻这里。百花洲大小龙灯队自1952年起就为全市瞩目。街西侧原有外来民居自然形成的十一条横弄,均仅长4060米。90年代末,随着低洼地改造拆迁,现已建成百花洲公园。沧浪区少年宫等公益设施在这里建成,颇宏丽。街长875米,宽7米。
这样,可以知道,城外依托于四通八达的大运河的接官亭码头,城内城墙根的百花洲花园、来远桥,都是原先姑苏驿的组成部分。
江南运河与苏州馆驿2姑苏馆等
翻修前的万年桥,图片均来自网络。
江南运河与苏州馆驿2姑苏馆等
胥门广场,即原先的接官厅。
江南运河与苏州馆驿2姑苏馆等
同上
江南运河与苏州馆驿2姑苏馆等
胥江口泰让桥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