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苏州的大街小巷——苏州老街巷之一

2022-10-17 07:25阅读:
苏州的大街小巷
——苏州老街巷之一
我楚狂人
说起街巷,苏州人开口就是“大街小巷”。那么苏州的说的大街小巷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苏州的“街”是“大”的,而“巷”就是“小”的?这里有什么讲究。
历史上苏州真有过一条街就叫做“大街”,这条街就是今天的人民路的前身,在唐代叫做大街,唐代之前叫做什么,无可查考了。唐代苏州的大街,南起今书院巷东口,北到报恩寺香花桥。实际上就是连接了苏州的南园与北园。
这条大街,在唐代到底有多么繁华,已经没有什么记载了。但是,在武则天析吴县东部为长洲县,大街就是两县的分界,这就显示了这条大街的重要地位,此后历史上一直是吴县与长洲县的县界。
由于这条大街南北中分苏州古城,历来被重视。曾名卧龙街,说是文庙是龙头,北塔是龙尾。如果这样说,这个名称至少也要等范仲淹造好文庙后才有。又说是“护龙街”,这与接驾桥有关,说是因为群臣在此接驾清乾隆帝。查无实据。接驾桥其实历史很悠久,要追溯到吴王阖闾。民国年间曾名中正路,这是为了蒋氏北伐歌功颂德,当然不长久。今为人民路,为古城区最重要的南北通道。
此大街,北面平门千年堰塞,南面本无城门。民国初年,沪宁铁路开通选择走苏州城北,苏州站选址平门外。这样淤塞千年的平门复开,建护城河上的梅村桥,苏州的北大门就从齐门变成了平门。平门到香花桥辟新路,初名平门大道,解放后并入人民路,这是人民路的北延之始。人民路的南延更早些,北宋范仲淹在南园创苏州府学,其东墙外就是大街的南延,清代以后曾名为三元坊,为表彰三元及第的钱棨,也就是书院巷口至新市路口这一段。解放初,苏州南门开“物资交流大会”,会场在南门,人民桥北堍,今天的人民路东侧,大致上就是轮船码头一段。至此辟新市路口到护城河段,建人民桥,连接清旸地的苏纶纱厂的马路,这是人民路南出古城之始。至于此后的继续延伸,这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了,这里就不说了。
苏州的大街的前世今生大抵如此。
那么,到底在苏州人的认知,
何谓大街,何谓小巷?我查考了一些资料,进行了一些比对,我认为大街主要指商业大街,而小巷主要是民居。
请以老街巷天库前的横巷周王庙弄为例,进行分析。
周王庙弄位于十间廊屋西,南接石塔横街,北出天库前。因弄内原有周王庙,祀周宣灵王(江南民间祭祀的司风雨神),巷以庙名。曾名南北石子街,民国《吴县志》作周王庙街,并注“(在)十间廊屋西”。很长一段时间都以“街”名,按照苏州街巷命名的习惯来说,周王庙弄也曾有过商业街的经历。《姑苏图》、《苏州城厢图》均有周王庙标记,西侧有路标,但均未注弄名。《吴县图》、《苏州图》均标有周王庙弄。弄内28号即原周王庙,全称周宣灵王庙,始建于南宋后期。
按:周宣灵王是传说中司风雨之神,旧时为钱塘江上“九姓渔民”所崇拜的行业神祗。民间相传其本名周雄,是南宋宁宗和理宗时人。位于浙江衢州城西下营街18号的周宣灵王庙,俗称孝子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周王庙,一度是苏州的玉器行业公会。我的外祖是玉器匠,应该到过周王庙。外祖三十多岁就去世了,外祖的事情都是听我母亲说起的。不过我母亲讲得更多的是外祖到黄鹂坊桥茶楼“茶会”,其中的关系就搞不清了。
也就是说,周王庙弄,很长一段历史以“街”名,就是说曾经是商业大街。从曾经用过的街名“南北石子街”来看,还是当时比较少的石子街(关于石子街,我会在说石路的时候作一说明,这里不展开)。证明曾经的繁华。而玉器公所在此街,更是体现了当时的此街商业地位。但是民国以后就商业衰减,成为比较纯粹的民居,也就从“周王庙街”变为“周王庙弄”了。从这一名称改变基本上可以搞清楚苏州人说的“大街小巷”是什么意思了。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苏州的城市面貌有了几次大的变化,大街小巷的变化很大。主要有:上世纪二十年代沪宁铁路开通,苏州城市交通与沪宁铁路接轨,主要是城区通汽车,拓宽了一批街道,也就是苏州人通常说的“民国老街”,有大马路(新辟)及相关的石路、横马路、新开马路、留园马路、新马路等;中山路(即今人民里)、东西中市、景德路、观前街、道前街(含卫前街、府前街)、十梓街、十全街等。后来北街、养育巷、白塔路(原白塔子巷)等可以看做是延续。二是民国年间的“新生活运动”中填没了很多小河,改变了街巷格局。后来几十年,小河被填没不少。三是近几十年,又一轮道路拓宽,从道前街开始,以干将路为最。
要看苏州的老街巷,可以到平江路周边的小巷里走走。
苏州的大街小巷——苏州老街巷之一
拓宽前的观前街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