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坊3
——苏州老街坊之二
我楚狂人
三、街坊与牌坊
上文已经说到,街坊之“坊”是原义,而牌坊之“坊”是后起义,那么何以街坊之“坊”会衍生出牌坊之“坊”的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长时间,直至有一年在西山见到了东村的栖贤巷门才豁然开朗——原来牌坊就是从街坊的坊门演化过来的。至今我们见到东村的栖贤巷门,还可以见到牌坊的最原始的形态。后世的牌坊不过就是把坊门变大变华丽而已。当然,这时候作为坊门的功能消失了。
坊门,如前文所说,就是街坊封闭管理的安保设施,又称巷门。
有人认为巷门的出现应该是在明代。依据是当时的苏州知府况钟《严盗贼禁示》的条谕中,提出了不少具体要求:一是修理警铺铺座。二是各铺要设置铺长。还有凡属僻静街巷的,须封闭置栏上门锁,实行朝启暮闭。也就是说,小街小巷必须安装巷门,入夜必须上锁,禁止行人通行,以备不虞。连河道出入口都建起了水栅栏。条谕规定:“若沿河往来客船,遇晚停泊,倘有水贼出没劫船,着落两岸地方擒拿,毋令被害。及境内居民混进出入,亦要互相觉察。”(《况太守集》)我以为这只能说明明代强调了巷门制度,巷门的出现应该更早。我们苏州城里现在是见不到巷门的原型了,据资料说苏州的老巷门,大都为木制栅栏。如接驾桥附近祥符寺东侧的洪元弄,为南北走向,就有过一前一后两座巷门,一座设在古市巷南沿,另一座设在祥符寺巷,老住户谓之“前巷门”和“后巷门”。据回忆说,那巷门就是两扇木栅栏门,由松树原木做成的,有三米多高,白天敞开,到了晚上便上闩关闭。相门内濂溪坊的寺桥头,有一条小弄叫“巷门里”的,就清晰表明这里曾经建有巷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还能看到弄口有门框残留。如今在平江路南头,所看到的“联萼坊”,也为巷门(坊门)遗迹,只是门框形状在,没了门。民国时期,苏州新建的一些洋房住宅区,也设置巷门。这种新式巷门,一般安装在拱券门、石库门、里弄口的过街楼下,门扇大都为西洋化的铁皮门。
如果我们走进郊区的古村落还是能够见到巷门的,就如我前文所说的洞庭西山古村落东
——苏州老街坊之二
我楚狂人
三、街坊与牌坊
上文已经说到,街坊之“坊”是原义,而牌坊之“坊”是后起义,那么何以街坊之“坊”会衍生出牌坊之“坊”的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长时间,直至有一年在西山见到了东村的栖贤巷门才豁然开朗——原来牌坊就是从街坊的坊门演化过来的。至今我们见到东村的栖贤巷门,还可以见到牌坊的最原始的形态。后世的牌坊不过就是把坊门变大变华丽而已。当然,这时候作为坊门的功能消失了。
坊门,如前文所说,就是街坊封闭管理的安保设施,又称巷门。
有人认为巷门的出现应该是在明代。依据是当时的苏州知府况钟《严盗贼禁示》的条谕中,提出了不少具体要求:一是修理警铺铺座。二是各铺要设置铺长。还有凡属僻静街巷的,须封闭置栏上门锁,实行朝启暮闭。也就是说,小街小巷必须安装巷门,入夜必须上锁,禁止行人通行,以备不虞。连河道出入口都建起了水栅栏。条谕规定:“若沿河往来客船,遇晚停泊,倘有水贼出没劫船,着落两岸地方擒拿,毋令被害。及境内居民混进出入,亦要互相觉察。”(《况太守集》)我以为这只能说明明代强调了巷门制度,巷门的出现应该更早。我们苏州城里现在是见不到巷门的原型了,据资料说苏州的老巷门,大都为木制栅栏。如接驾桥附近祥符寺东侧的洪元弄,为南北走向,就有过一前一后两座巷门,一座设在古市巷南沿,另一座设在祥符寺巷,老住户谓之“前巷门”和“后巷门”。据回忆说,那巷门就是两扇木栅栏门,由松树原木做成的,有三米多高,白天敞开,到了晚上便上闩关闭。相门内濂溪坊的寺桥头,有一条小弄叫“巷门里”的,就清晰表明这里曾经建有巷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还能看到弄口有门框残留。如今在平江路南头,所看到的“联萼坊”,也为巷门(坊门)遗迹,只是门框形状在,没了门。民国时期,苏州新建的一些洋房住宅区,也设置巷门。这种新式巷门,一般安装在拱券门、石库门、里弄口的过街楼下,门扇大都为西洋化的铁皮门。
如果我们走进郊区的古村落还是能够见到巷门的,就如我前文所说的洞庭西山古村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