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苏州的北园、南园与东圃2北街北塔

2022-12-15 07:27阅读:
苏州的北园、南园与东圃2
——苏州老街巷之八

我楚狂人
一、北园2
1.北街、桃花坞大街的区分线
北园的范围北沿当然是北城墙,东西端到东西城墙。那么南沿呢?我以为也是明确的,那就是北街一线。所谓北街一线,就是现在的从东到西的东北街、西北街、桃花坞大街、宝成桥街这一线。北街原来只是现在西北街的名字,后来因其东面的街称为东北街,后来才改名西北街。北街距离北城墙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这是闹市区的北沿,过北街就是园墅区了。这就是命名为北街的原因。我们今天似乎只是把人民路东,甚至齐门路东视为北园,其实桃花坞以北也是北园的一部分,但是我们通常称之为桃花坞罢了。以前我们已经说过:宋末元初曾居住过桃花坞的徐大焯在《烬余录》中这样说:“入阊门河而东,循能仁寺、章家河而北,过石塘桥出齐门,古皆称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坞地,广袤所至,赅大云乡全境。”这样看起来,桃花坞不但有桃花,而且有大面积的桃花。从阊门到齐门的弯弯的水道就是桃花河,而桃花河以北以西就是大片的桃园,这就是原真的桃花坞。这就是园墅区了。
所以,北街一线就是北园的南沿了。
2.北园园墅早期记载
苏州城北园的相关记载起始比较早,应该是从有关阖闾“临顿”开始。但是这是不是就是北园园墅区的起始呢?我以为不可以断定,因为没有具体的记载。关于“临顿”的记载是这样的:据唐陆广微《吴地记》载,春秋时代吴王阖闾征伐东夷,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宴赏军士,后在路北端置桥名临顿桥,建馆曰临顿宅。唐代著名文人陆龟蒙曾在临顿宅旁居住过,后以此而名为临顿路。这条记载现在视为定说。
根据陆广微《吴地记》的上述内容,“建馆曰临顿宅”,似乎可以认为这是出现了园墅。但是这样的记载很是含糊,所以我还是认为待考。
北园范围内早期的建设应该从北报恩寺说起。北报恩寺,苏州人习称北塔寺,
有简称北寺,这里有现存江南第一高的古塔北寺塔。
根据苏州佛教界相关记载,北寺初名通玄寺,实际上应该叫做“北报恩寺”,为了有别于瑞光塔的“南报恩寺”,这两座寺院都是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始建的。所以说北报恩寺是苏州最古老的的寺院并不为过。因玄通寺地处苏州古城北部,所以又称之为北寺,佛塔因而得名为北寺塔。
北报恩寺位于苏城北部人民路1918号,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时段),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原名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时段)改名为开元寺。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时段)重建,易名为报恩寺,寓意为孙权报母恩,始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这里我提出一些看法:根据中国佛教史的相关记载,江南最早的佛寺是南京的建初寺,即南京大报恩寺的前身,吴大帝孙权为番僧康僧会建建初寺。僧康会,《高僧传》卷一有传,大致情况如下:康僧会 (?280)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师,随其父经商移居交趾。10 余岁出家。吴赤乌十年(247)到建业(今江苏南京)设像行道,孙权为其建建初寺,史称此为江南有佛寺之始。康僧会在建初寺译编有《吴品》(亦谓《小品般若》)、《六度集经》共二部14,又传泥洹呗声,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三经。吴天纪四年(280)四月于建初寺无疾而终。如果北报恩寺,始建于孙吴赤乌年间,也应该在建初寺之后。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5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229年-252521日在位)、吴赤乌十年(247)。孙权65岁,其母吴国太应该早就不在了,没有传闻吴国太长寿。所以“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之说不成立。江南有关吴国太与佛教的传闻甚多,多不可信。
在没有新资料之前,我们不妨确定北报恩寺始建于赤乌年间,寺院都是附有园墅的,这可以看做是北园之始。
苏州的北园、南园与东圃2北街北塔
今日北街剪影,下同。
苏州的北园、南园与东圃2北街北塔
苏州的北园、南园与东圃2北街北塔
苏州的北园、南园与东圃2北街北塔
苏州的北园、南园与东圃2北街北塔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