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鲁迅与光复会的同与异2——鲁迅与光复会之后记(异)

2023-03-14 07:08阅读:
鲁迅与光复会的同与异2
——鲁迅与光复会之后记

我楚狂人
二、鲁迅与光复会之“异”——思想上的差异
但是,鲁迅在思想上与光复会有鲜明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下面的一些方面:
其一,对暗杀手段的保留。
熟悉民国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国民主革命之初几乎所有的团体都信奉暗杀手段。这是不是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就是靠暗杀起家的,伊藤博文本就是一个杀手。光复会的前身就是暗杀团,陶成章就是一个杀手,还是暗杀团的首领。同盟会也不逊色,陈其美就是一个暗杀团首领,蒋介石、汪精卫这些风云人物都是杀手出身。他们也制造了很多轰动一时的刺杀案例,如彭家珍(同盟会)刺杀良弼案、汪精卫(同盟会)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案、徐锡麟(光复会)刺杀恩铭案。发展到后来,连党争也用暗杀解决,杀手首领陶成章、陈其美均死于暗杀,宋教仁被刺案至今扑朔迷离。
众所周知,鲁迅历来对暗杀手段有保留,这就是他和秋瑾产生矛盾的根源。后来鲁迅更是提出了“壕堑战”的思想,认为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杀敌。
其二,对民主建国的追求。
其实,清末很多革命团体都没有明确的民主建国的政治追求,如光复会,著名的十六字誓言:“驱逐靼虏,光复中华,杀身成仁,功成身退。”其中只有排满的政治诉求,对建国没有设计。而光复会的改朝换代思想与帝王思维决定了光复会不能算是真正的民主革命团体。同盟会开始与会党也没有什么区别,也只是排满。1905820日,同盟会在孙中山先生主导下,发表了著名的宣言,提出了四大政治诉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且提出了“三步走”的政治设想:第一期为军法之治;第二期为约法之治;第三期为宪法之治。俾我国民循序以进,养成自由平等之资格。这才是民主革命政党的模式。
鲁迅毕生为了民主革命奋斗,这在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切感
受。所以,在民主建国的政治追求,鲁迅与光复会是有分歧的,与同盟会的思想是合拍的。
其三,对开启民智的追求。
满清政府干的坏事中,把90%的中国人制造成文盲,这无疑是重大罪过之一。所以,清末的志士们无不以开启民智为己任。在这个问题上,具体的思路又有重大分歧,激进的一派主张全盘西化,似乎学西方就是进步,坚守传统就是保守。这种基本估价标准影响至今。我们只要翻一番五四以来的 思想史就可以发现这一点。而稳健派则是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以来的思路。他们认为“道”应该是中国的,“器”才是可以引进和借鉴的。但是在我们的史学界一直把这一派斥为“保守”。
在这个问题上,鲁迅是激进派,他仇视中医,鄙视一切中国戏剧,所以才有“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样的骇人听闻的论调。其实,这在当时很时髦,持这种观点的文化名人很多,陈独秀就是消灭汉字的积极倡导者。明确反对消灭汉字的也就是赵元任了。
但是光复会的主流属于稳健派的,章太炎先生研究了一套汉字的注音符号,有利于学习汉字,而不是主张消灭汉字。耐人寻味的是。鲁迅在教育部推广了这套注音符号。使用注音字母,鲁迅是大声疾呼的,也是脚踏实地的。
应该说,对中医深恶痛绝的鲁迅和深入研究中医的章太炎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有分歧的。
其实,鲁迅最值得人们怀念的是,对中国光明未来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说《故乡》结尾)这么多中国人还怕不能踩出一条自己的路!~

鲁迅《题《彷徨》》云:“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呐喊》和《彷徨》阶段,正是鲁迅任职教育部阶段,也是鲁迅对自己参与光复会活动的反思阶段。有很多研究者说“两间”是指革命阵营和反革命阵营,这种说法很不负责任,鲁迅从来就是革命阵营的,从来没有动摇和彷徨。我看鲁迅是说文化的全盘去中国化和吸收营养的两派之间。也许就是光复会与同盟会之间,鲁迅在感情上是光复会的,而思想上似乎与同盟会更接近。但是,孙中山把公元引入正式纪元,把阳历正月初一定位元旦。但是,文化激进派鲁迅却说:就里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小说《祝福》)这或许是了“两间”的一个解释了。
当然后十年的鲁迅更进步了,这是后话。
鲁迅与光复会的同与异2——鲁迅与光复会之后记(异)
鲁迅,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鲁迅与光复会的同与异2——鲁迅与光复会之后记(异)
鲁迅与光复会的同与异2——鲁迅与光复会之后记(异)
鲁迅与光复会的同与异2——鲁迅与光复会之后记(异)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