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与八司马案1
——读柳杂记之一
我楚狂人
读柳宗元,从“八司马案”读起,这似乎是所有人读柳的必经之途。我也是这样读的。
“八司马案”又称“二王八司马案”,现在史学界更多的称之为“永贞革新”,而在前几十年,很多人又称为“王叔文政治改革”,其实所有这些所指都是一件事,都是指发生在中唐顺宗永贞年间的一场政治风波,王叔文主导的政治改革以失败告终。支持改革的重病中的唐顺宗李诵被迫让位给儿子宪宗李纯,不久去世;首领王叔文被杀,参与改革的青年才俊被贬职变相流放为偏僻地区的“司马”,而且诏令“永不量移”。这个“永不量移”后来是改变了,八司马基本上后来都升任刺史,刘禹锡还进京当上了太子宾客这样的清显官,而程异更是做过宰相(同平章事)。不管怎么说,永贞革新是彻底失败了,败得很惨。但是耐人寻味的是,靠着粉碎永贞革新上台的唐宪宗李纯却是中唐最有为的皇帝,永贞革新没有获得的政治诉求在唐宪宗时期大多得到了实现,这值得读史者细细玩味。
一、二王与八司马1
但是,我们读这段历史会发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历来许多学着和文人,在论及永贞革新的时候,会有意无意间把“二王”与“八司马”区别对待,对“二王”抨击得多,而对“八司马”同情者多。这是为什么?
“二王”,就是永贞革新的领袖人物王伾、王叔文,而其中真正的思想头脑是王叔文。
王叔文(753年—806年),字号不详,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苏州司功出身,擅长围棋。唐顺宗李诵为太子时,担任太子侍读,“常言民间疾苦”,深得赏识和信任。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顺宗即位后,授翰林院待诏、度支使、盐铁转运使,有意推行政治改革,积极拉拢唐德宗朝宰相兼度支盐铁使的杜佑,但实际主导政事;再以世族出身、时任监察御史的柳宗元出任礼部员外郎,作为缓和官僚反弹之手段;在内侍省,则以东宫系统的李忠言,对抗神策军系统的俱
——读柳杂记之一
我楚狂人
读柳宗元,从“八司马案”读起,这似乎是所有人读柳的必经之途。我也是这样读的。
“八司马案”又称“二王八司马案”,现在史学界更多的称之为“永贞革新”,而在前几十年,很多人又称为“王叔文政治改革”,其实所有这些所指都是一件事,都是指发生在中唐顺宗永贞年间的一场政治风波,王叔文主导的政治改革以失败告终。支持改革的重病中的唐顺宗李诵被迫让位给儿子宪宗李纯,不久去世;首领王叔文被杀,参与改革的青年才俊被贬职变相流放为偏僻地区的“司马”,而且诏令“永不量移”。这个“永不量移”后来是改变了,八司马基本上后来都升任刺史,刘禹锡还进京当上了太子宾客这样的清显官,而程异更是做过宰相(同平章事)。不管怎么说,永贞革新是彻底失败了,败得很惨。但是耐人寻味的是,靠着粉碎永贞革新上台的唐宪宗李纯却是中唐最有为的皇帝,永贞革新没有获得的政治诉求在唐宪宗时期大多得到了实现,这值得读史者细细玩味。
一、二王与八司马1
但是,我们读这段历史会发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历来许多学着和文人,在论及永贞革新的时候,会有意无意间把“二王”与“八司马”区别对待,对“二王”抨击得多,而对“八司马”同情者多。这是为什么?
“二王”,就是永贞革新的领袖人物王伾、王叔文,而其中真正的思想头脑是王叔文。
王叔文(753年—806年),字号不详,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苏州司功出身,擅长围棋。唐顺宗李诵为太子时,担任太子侍读,“常言民间疾苦”,深得赏识和信任。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顺宗即位后,授翰林院待诏、度支使、盐铁转运使,有意推行政治改革,积极拉拢唐德宗朝宰相兼度支盐铁使的杜佑,但实际主导政事;再以世族出身、时任监察御史的柳宗元出任礼部员外郎,作为缓和官僚反弹之手段;在内侍省,则以东宫系统的李忠言,对抗神策军系统的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