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柳宗元与八司马案1——读柳杂记之一

2023-06-02 07:07阅读:
柳宗元与八司马案1
——读柳杂记之一
我楚狂人
读柳宗元,从“八司马案”读起,这似乎是所有人读柳的必经之途。我也是这样读的。
“八司马案”又称“二王八司马案”,现在史学界更多的称之为“永贞革新”,而在前几十年,很多人又称为“王叔文政治改革”,其实所有这些所指都是一件事,都是指发生在中唐顺宗永贞年间的一场政治风波,王叔文主导的政治改革以失败告终。支持改革的重病中的唐顺宗李诵被迫让位给儿子宪宗李纯,不久去世;首领王叔文被杀,参与改革的青年才俊被贬职变相流放为偏僻地区的“司马”,而且诏令“永不量移”。这个“永不量移”后来是改变了,八司马基本上后来都升任刺史,刘禹锡还进京当上了太子宾客这样的清显官,而程异更是做过宰相(同平章事)。不管怎么说,永贞革新是彻底失败了,败得很惨。但是耐人寻味的是,靠着粉碎永贞革新上台的唐宪宗李纯却是中唐最有为的皇帝,永贞革新没有获得的政治诉求在唐宪宗时期大多得到了实现,这值得读史者细细玩味。
一、二王与八司马1
但是,我们读这段历史会发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历来许多学着和文人,在论及永贞革新的时候,会有意无意间把“二王”与“八司马”区别对待,对“二王”抨击得多,而对“八司马”同情者多。这是为什么?
“二王”,就是永贞革新的领袖人物王伾、王叔文,而其中真正的思想头脑是王叔文。
王叔文(753—806年),字号不详,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苏州司功出身,擅长围棋。唐顺宗李诵为太子时,担任太子侍读,“常言民间疾苦”,深得赏识和信任。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顺宗即位后,授翰林院待诏、度支使、盐铁转运使,有意推行政治改革,积极拉拢唐德宗朝宰相兼度支盐铁使的杜佑,但实际主导政事;再以世族出身、时任监察御史的柳宗元出任礼部员外郎,作为缓和官僚反弹之手段;在内侍省,则以东宫系统的李忠言,对抗神策军系统的俱
文珍和刘光琦。因以整肃宦官为诉求,无法在内侍省得到支持。着手减免税赋,罢诸道速奉,废止宦官把持的宫市,史称市里欢呼人情大悦”。
永贞元年(805年)三月,宦官俱文珍联合裴钧等人,迫使唐顺宗立李纯为唐太子。王叔文随后与西川节度使韦皋决裂,韦皋投靠太子一方。八月,扶立唐宪宗即位,以唐顺宗为太上皇,是为永贞内禅。王叔文贬为渝州司户,元和元年(806年)赐死。
王伾(p)(?-806年),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德宗末年,与待诏翰林王叔文侍读东宫,曾论及时政,颇得太子李诵之信任。唐顺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累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守散骑常侍、翰林学士,封上柱国、富阳县开国男。王叔文入主翰林院,改革朝政,他往来于宫中,经宦官李忠言沟通内外消息。唐宪宗继位,改革失败后,贬为开州司马,次年病卒。
王叔文以太子近臣“棋待招”出身,没有自己的政治势力,没有根基,是完全的草根政治家。王叔文改革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从安史之乱开始已经实际控制政权的宦官集团。但是他们没有能力解决宦官集团的兵权,书生对抗暴力集团,胜负早已决定。
王叔文政治改革,依仗的只是一个重病的皇帝。唐顺宗李诵,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悲剧性人物。
唐顺宗李诵(761-805?),唐德宗长子,唐德宗即位后,李诵进封宣王,被册立为太子,是唐朝作为储君时间最长的皇帝(共26年)。他在太子期间随着父母四处奔波,历尽战争的风霜,其慈孝宽大,仁而善断,涉猎诸艺,擅长隶书。太子李诵还曾组织了奉天保卫战并获得胜利,可以说是天下归心。805年正式继位,尽管已经重病在身,登基后仍任用王叔文等人变法,试图夺回被宦官和节度使侵占的权利。但是在宦官的宫廷政变中,被迫禅位给皇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次年驾崩,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入葬于丰陵。唐顺宗在位时间不满一年。
柳宗元与八司马案1——读柳杂记之一
柳宗元像,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柳宗元与八司马案1——读柳杂记之一
柳宗元与八司马案1——读柳杂记之一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