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衣冠南渡和清谈南下2名士风气

2023-08-10 07:09阅读:
衣冠南渡和清谈南下2
——说清流之二

我楚狂人
二、影响整个南朝的名士风气
南朝没有清流,只有名士。清谈的名士。实际上南朝的清谈与北朝的军事门阀的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问题,我们下文还会展开说。
刘禹锡有《乌衣巷》绝句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南朝世族的代名词,也是南朝名士的代名词。这里的“王”就是王导、王敦家族,“谢”就是谢安家族。其实远不止“王谢”,还有如北伐名将“闻鸡起舞”的祖逖家族、刘琨家族,野心勃勃的桓温家族和举足轻重的郗超家族,等等南下的世族。还有吴地的世族如顾姓、陆姓家族。他们都在倡导着南朝的名士风气。
我们不妨看一些被后代文人津津乐道的轶事:
王家,自王敦谋反之后,王导也失去了东晋政权的主导权,王氏家族在政治上逐渐被边缘化,于是名士做派充分显现。
王导的孙子司徒王珣、司空王珉弟兄是王导后代政治上最有建树者,但是也长期闲居苏州,优游山林。舍虎丘山的宅邸为寺院,这是苏州虎丘佛寺之始。他们在苏州的时候是不问政治的,在乡间名声很好。名士沈约说:“珣颇好积聚,财物布在民间。”宋人范成大说:“为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王珣、王珉被奉为苏州白洋湾的土地神。
王珣长期担任桓温的幕僚,又是谢安的女婿,但是谢安又迫令离婚。世族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王珣、王珉弟兄是王家最早的书法大家。王珣的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历代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王氏家族的名士之风的最著名代表就是书圣王羲之,我们不妨看看书圣的名士派头。
“坦腹东床”,这是少年王羲之的故事,见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为什么是“佳婿”啊?因为一派名士风。贵客?不在意,好姻缘?不在意,只管露出肚子睡自己的觉。有人说这是“欲擒故纵”,这是现代人的思维。王羲之真的是不在意。
其实我们好好读王羲之的名文《兰亭集序》就知道,兰亭雅集,实际上就是名士聚会,就是一次清谈盛会: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兰亭集序》)
这不就是清谈场面吗?“曲水流觞”是文人雅趣,也含有自然之理。
王羲之的名士派头,后继有人,如他的儿子“雪夜访戴”。
“雪夜访戴”,见《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随性而为,这就是名士派头。
谢家的领军人物谢安就是一个大名士。谢安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指挥取得了改变历史进程的淝水之战,这是中国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即使在这场战争中,谢安的名士派头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史书载:淝水之战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在家与客人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事见《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谢安的做派有点刻意了,但是这就是名士派头。
王家以书法称著,而谢家则以诗歌名世。谢灵运、谢朓就是中国山水诗的开拓者,对后世影响极大。
其实东晋最有汉代清流遗风的是祖逖、刘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衣冠南渡和清谈南下2名士风气
兰亭,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衣冠南渡和清谈南下2名士风气
衣冠南渡和清谈南下2名士风气
衣冠南渡和清谈南下2名士风气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