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清流与末世——说清流之后记

2023-10-12 07:16阅读:
清流与末世
——说清流之后记
我楚狂人
历数清流的出现的历史节点,我们遗憾地发现,清流多产生于末世,清流的出现,往往就标志着社会矛盾的激化。东汉清流处于“后汉之倾颓”;魏晋南朝始终在乱世,清流绵延不绝;宋朝始终处于内外交困中,所以早早出现清流;明清后期国之将亡,都是清流的活动期。所以,我以为,清流真的不是国之祥瑞。我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
首先,清流往往出现于末世。
上文我说到,清流出现于乱世,甚至是末世,并且列举了从东汉开始的几个清流活动的高潮期,印证我的观点。但是恰巧这一很鲜明的特征,我们后世读书人往往有意无意间忽视了,这是造成我们对清流认识的一大困惑。
那么,清流为什么与末世联系?这里面有没有必然性?我认为有。
因为清流的出现就标志着这个历史时期政治矛盾的激化,东汉时期的清流出现,标志着君权与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的矛盾激化,东汉清流实际上就是外戚集团精心打扮的出场方式;魏晋南朝的名士集团就是世家的出场方式,他们不关心改朝换代,关心的是家族的绵延,他们的腐朽和文化垄断是骨子里生成的;唐代与世族同归于尽,这是历史的解决方式,从此清流与世家分离;宋代清流是士大夫的群体,从此,党争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主旋律,宋代始终在内外交困中,所以总想寻找破局,但是总是想找背锅人;明清末世国家垂亡,政治经济军事压力巨大,于是寻找破局的动力更加强烈,矛盾空前激化,清流的朋党底色决定了他们就是党争的祸根。这些,我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都已经详述。
清流善于标榜自己指责政敌,清流善于掌控舆论煽动民情,越是乱世越是适合他们生存的土壤。或者说,只有末世才是这些好事者的生存空间。
其次,清流无益于救世。
历史告诉后人,清流无益于救世。从东汉开始,清流党从来没有成功救世,尽管清流总是打着救世的旗号。东汉党争,直接导致了黄巾起义,断送了东汉皇朝;魏晋南朝始终动荡,腐朽的名士集团腐蚀了政权;宋代始终陷于无休止的
党争中,国家机器效率低下,加剧了国家的危机;明代东林、复社大敌当前还热衷于党争,国家灭亡而党争不休;清代清流只会拆台不会补台,这样的清流当然起不到救世的作用。
再次,清流与末世同亡。
历史证明,清流与末世同亡,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唐末和明末。唐朝末年,朱温把唐皇朝亲贵和世族精英驱赶到渭水边集中屠杀,还讽刺地说:“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见欧阳修《朋党论》,但是宋人引典不严谨,未必是真。)旧清流土壤世族与唐王朝同亡。明朝最后一个南明小朝廷永历朝逃亡缅甸,明朝的最后一批热衷党争者被缅王尽数屠杀,明王朝也断了根基。
清流就是掘墓人,然后就殉葬,如骊山修墓人。
看了历史上的清流,我们应该警惕时下的“公知”利用清流装点自己,行激化社会矛盾之实。
但是由于清流一贯地被尊崇,加上清流向来掌控舆论,善于制造偶像,善于挑动民情,所育其欺骗性还是很强的,我们需要警惕那些别有用心者效仿。今天的一些“公知”其路数就是在学步清流。他们有文化,在某一领域有建树有知名度,自我偶像化;他们把自己打扮成“反对派”,还制造种种美化“反对派”的“理论”;他们善于把自己打扮成民意化身,或无中生有,或吹毛求疵,或“引经据典”,可以制造矛盾。如此种种,都是历史上的清流玩剩下的。现在还多一招,那就是“洋人怎么说”,“洋人怎么做”,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普世价值观”等等蛊惑人心。
所以,我现在梳理一下历史上的清流,无非是希望更多人看清清流的本质,不要被清流漂亮的外衣迷惑,更不要被学习清流伎俩的当今“公知”迷惑。倘能如此,则幸甚。
清流与末世——说清流之后记
东汉清流领袖窦武像,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清流与末世——说清流之后记

清流与末世——说清流之后记
东汉清流领袖陈蕃像,下同。
清流与末世——说清流之后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