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我思考的有关陈墓历史的几个问题7乾隆三十八年台风对陈墓的影响之园墅之乡、埂基

2024-02-08 07:29阅读:

我思考的有关陈墓历史的几个问题7
——兼与三联村周爱生先生交流

我楚狂人
四、乾隆三十八年台风对陈墓的影响3
3.园墅之乡不复旧观
乾隆稿本《陈墓志》记载了,陈墓原有“园墅之乡”之誉,而乾隆三十八年风灾之后“不复旧观”。这句话虽然很简单,实际上信息量极大。
什么是“园墅”?园林与别墅,这是文人雅士生活的极致追求,园墅就是立体的诗与画。我们的文人是贪心的,他们既要亲近大自然,又舍不得放弃优裕的生活,于是园墅就是这个平衡点。所谓园墅之乡,那就是这里曾经有很多园墅,也就是这里就是文人雅士聚居的地方。那么,问题来了,这里有过哪些园墅?他们的主人是谁?都是疑案。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陈墓向来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地方。
至于“不复旧观”,那就是陈墓在风灾之后,园墅没有复修。为什么?是文人们离开了?还是其他原因?
总之,一场风灾,改变了陈墓的社会形态。
4.石埂基与菱塘湾
我亲身经历了1977年(1978年?)的8号台风,充分认识到莲池寺东这两道防波堤的重要。我在小楼窗前见证了这两道防波堤如何阻挡了风暴夹带着巨浪无休止的冲击。就在这个时候,我就很想知道这两道防波堤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但是迄今为止我都没有见到这一方面的科考资料。
防波堤,陈墓人称之为“埂基”,分为“外埂基”和“石埂基”两道。
外埂基,即今风雨长廊的基础。不得不说,这几十年旅游热造景热潮中,水乡古镇造景,陈墓的风雨长廊或许是最成功的案例,真的如梦似幻,恍如仙境。但是,我们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记得外埂基的模样,就是一道乱石堤岸,花岗岩巨石堆筑,没有精加工修整。中间留一豁口,是
商榻班轮船的进出口。而商榻班轮船的停靠码头就在石埂基,很简易,即使石埂基边上一靠就算是到站了,最简易的站房都没有。
外埂基位置,我认为即使古菱塘湾口,东端我们当年是航运社,西端在莲池寺“独屿墩”南端。外埂基改建为风雨长廊,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先只是在埂基上面整平成路,中间豁口上建桥。建成风雨长廊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我没有亲见过程。因为1990年我已经调离陈墓中学了。
石埂基,又有人称为内埂基。但是这样说的人不多。是一条坚固的石筑堤岸,没有留出水口,完全人为把菱塘湾与五宝湖分开,这样,菱塘湾就成为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石埂基,东端是去公墓的主路口,西端连接莲池寺“独屿墩”北端。可以这样说,就是凭借着“独屿墩”构筑了两道防波堤。又巧妙地留下了“独屿墩”西侧的港道,保留了市河与五宝湖的畅通。
石埂基,整体用花岗岩筑成,是规整的石条筑成的,非常坚固且美观。我根据建材看,都是花岗岩,没有武康石,也没有水成岩混杂。根据磨损程度看,年代并不太久。所以我想,其始建年代还是有希望找到的。
根据选址,根据现在发挥的作用,根据建材,我认为,这两道防波堤即使不是始建于乾隆三十八年风灾之后,也是吸取了这场风灾的教训的成果。而这两道防波堤,也有效地保护了陈墓古镇。
我思考的有关陈墓历史的几个问题7乾隆三十八年台风对陈墓的影响之园墅之乡、埂基
1977年我与周秦在陈墓外埂基
我思考的有关陈墓历史的几个问题7乾隆三十八年台风对陈墓的影响之园墅之乡、埂基
1977年我与周秦在陈墓公墓湖边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