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常遇春铜锣屠镇考订3吴江之谜

2024-04-06 07:55阅读:
常遇春铜锣屠镇考订3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三

我楚狂人
三、屠镇传说长期流传的原因及吴江之谜
尽管常遇春铜锣屠镇至今没有确定或者否定的确凿依据,但是这一传说长期流传,这也是事实。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就是民心所向。尽管没有确切的依据。老百姓还是愿意相信这样的惨案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长期以来口口相传。这就是老百姓的选择。这与苏州人至今“讲张”,苏州人至今还津津乐道“烧狗屎香”一样。民心所向,半点勉强不来。
顺便说一下,我近来二十多年,从研究清初诗学大家叶燮开始,接触的吴江地方史料渐渐多起来,我觉得吴江的地方史料很有点谜一般的东西。这里顺便说一下。这里是不是可以看出常遇春屠镇成为历史疑案的类似现象。
一是,吴江的最早被历史关注的是《禹贡》的“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至今吴江有名镇震泽,震泽镇有禹迹桥(清代建)承载这段历史记载。现在“三江”之东江在公元八世纪已经湮没消失,吴淞江作为太湖主泄洪道成为太湖下游水网的主干的主干。但是,奇怪的是浙江的东江下游人对寻找古东江有浓重的兴趣,而处于东江出湖口的吴江人似乎根本对寻找古东江提不起丝毫兴趣,我们至今不知道东江的出湖口在什么地方,地方史料似乎连东江这个名词也没有出现。这是为什么?
其二,《越绝书》、《吴越春秋》记载,吴越争霸的主战场就在吴江到嘉兴(当时称“槜李”)一带,阖闾攻打越国第一站就在槜李;夫差攻越,也从吴江进槜李;勾践灭吴,决战在笠泽,即吴江。但是,吴江至今没有这方面的史料和考古资料发现。
其三,“莼鲈之思”是吴江最早的文学典故,睡的是西晋张翰的事情。
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张翰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张翰为人纵放不拘,而有才名,写得一手好文章,都说他有阮籍的风度,所以给他一个称号叫做江东步兵。一日,会稽人贺循奉命前往洛阳,所乘船只停
泊在闾门,贺循在船中抚琴一曲。张翰恰好经过,听到琴声,便上船拜访。两人虽素不相识,却一见如故,互相钦佩和喜悦。张翰问贺循的去处,方知是要去洛阳,于是他说:正好我也有事儿要去洛阳。便和贺循同船而去,连家里人也没有告知。
齐王司马冏执政时期,征召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告诉同郡的好朋友顾荣说:“现今天下纷纷扰扰,灾祸战乱都没有停止。您名声远播四海,想要退出政坛很难。我本来就是生活在山林之中,对现实社会没有抱持期望。您要明智地来思虑前进或是后退的规划。”顾荣握住他的手怆然说:“我也想跟你一起采南山的蕨草,饮用三江的清水。”
张翰一日见秋风起,想到故乡吴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够适合自己的想法,怎么能够为了名位而跑到千里之外来当官呢”,于是弃官还乡,著有《首丘赋》,诗文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不久,齐王司马冏兵败,张翰得免于难,世人都认为他的弃官是看准时机。政府因为张翰是私自离开职位就开除了他的公职,张翰却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愿意为了名利去束缚自己,有人问他说,“您可以一时生活很快乐,难道你没想过百年之后的名声怎样吗?”张翰回答说:“给我百年之后的名声还不如现在给我一杯酒。”,这时,世人才认为他的旷达很难得。
张翰是个孝子,五十七岁那年他的母亲一病不起,张翰太过哀痛,竟身染重病,不治而逝。
张翰《思吴江歌 》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张翰虽在洛阳的时间不长,却留下了“莼羹鲈脍”这个用于怀念故乡的成语!
李白有诗赞之曰: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莼鲈之思” 为美食而辞官的一段历史佳话 。
因为思乡,怀念家乡的美食,竟然辞官回乡,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张翰,字季鹰,吴江人。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忘,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以上就是“莼鲈之思”的流行版解说,但是我有不同看法。
首先,吴江不是吴江。莺脰湖更是附会。
很让吴江朋友失望的是,我认为张翰不是吴江人,所以他的“吴江”是“吴地之江”的意思,是泛指,而不是专指吴江一县。我的理由如下。其一,吴江成为县名,是西晋之后很久以后的事情。吴江之地古属吴,秦王政(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会稽郡,始设吴县。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奏割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隶属苏州。这是吴江地名之始。所以张翰的“吴江”只能是“吴地之江”的意思。
其次,张翰是苏州城里人。张翰出身名门,是吴中四大名门张家的人,张家最著名的三国孙吴政权名人是张温,著名外交家,以出使蜀汉不辱使命名垂青史。张家的活动基点是郡城。
所以,我认为张翰的吴江不是现在的吴江。这样,莺脰湖的有关张翰的传说更是附会了。
再次,“莼鲈之思”只是避祸的借口。对比陆机,可以证明。
“莼鲈之思”,有人质疑为什么丢掉了张翰还惦记的“菰米”,“菰米”就是今天苏州“水八仙”中的茭白。茭白的最著名的产地在苏州葑门外,葑门得名也因菰米,因为菰米的别名就是“葑”,茭白田就叫做“葑田”。莼菜,苏州“水八仙”的另一位,盛产于太湖,太湖沿线都有产,并非仅仅吴江。鲈鱼,松江特产。这里注意,这个松江并非是今天的上海属县松江,而是指吴淞江水域,这是与吴江关系紧了。说是松江盛产“四鳃鲈鱼”,初见于范晔《后汉书·左慈传》,载曹操宴客称:“今日高会,珍馐略备,所少松江鲈鱼耳。”鳃膜具橙红色带状斑而似鳃孔,又名四鳃鲈、花媳妇及花鼓鱼。请注意,张翰时代还没有松江县的地名。
张翰是三国孙吴集团的贵族,曾经进京依附西晋权贵司马冏。司马冏是“八王之乱”的策动者之一,聪明的张翰看到乱象,找个“莼鲈之思”的风雅借口,开溜了。而名气更大的陆机,卷入了,死在了这场大动乱中。
我这样一说,吴江文化人第一件引为自豪的“莼鲈之思”似乎与吴江并无关系,这又是一个疑案。
其四,荻塘之谜。
西晋时期,开湖州到吴江平望莺脰湖的运河荻塘,是为有记载的吴江第一条运河,但是语焉不详。这条运河为什么开?当时还没有京杭大运河,不存在“支线”一说。这是航道还是泄洪道?这一工程的设计者指挥者施工者是谁?工程期如何?工程量如何?耗费多少?完全没有记载。
其五,大运河吴江段的开凿情况。
大运河吴江段,我认为是大运河贯通工程中,江南运河段最重要的工程段。因为这是大运河江南段大规模开凿的唯一河段,吴江段沟通了阖闾开凿的嘉兴至杭州段古河道和阖闾开凿的古江南运河,即苏州至常州段。吴江段把这两段古运河打通了。
但是,这样的工程,我们竟然找不到相关资料,这一工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挥者是谁?工期如何?工程量几何?遇到过什么问题?耗资多少?都没有记载。
其六,于頔与頔塘。
唐代半割据者于頔疏浚荻塘,改名为頔塘。同样没有具体记载,一笔糊涂账。
其七,平望与张志和
平望现在的环绕莺脰湖的传说都附会在唐代诗人张志和头上。但是,张志和确实是湖州人,“浮家泛宅”都在湖州。莺脰湖上,张志和诗中的“西塞山”呢?
我举了上面这些例子,只是想说明,吴江历史上的糊涂账太多了,需要考订的疑点太多。所以,多常遇春这样一件疑案,很正常。
常遇春铜锣屠镇考订3吴江之谜
铜锣荒天池,下同。
常遇春铜锣屠镇考订3吴江之谜
常遇春铜锣屠镇考订3吴江之谜
常遇春铜锣屠镇考订3吴江之谜
常遇春铜锣屠镇考订3吴江之谜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