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洪武赶散”考订3“洪武赶散”的原因

2024-04-09 07:22阅读:


“洪武赶散”考订3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四

我楚狂人
一、“洪武赶散”的历史记载2
1.“洪武赶散”的原因2
其二,刘基宋濂劝谏屠城改为“赶散”。
《嘉靖宝应县志·郑得传》载:郑得,字彦明,唐平章政事(郑)余庆之后,父(郑)逵,元(代)时自遂昌迁吴,读书乐道,高隐不仕。张士诚据平江,以礼征之,(郑得)不应,携家迁居宝应。(郑)得博闻强记,有经(世)济(民)才,洪武中学士宋濂荐于朝,授高州府知府……(郑)得与宋(濂)文宪、刘(基)文成善,明太祖欲屠苏州,得致二公书,乃免。其后历代宝应县志均沿此说,也载入金湖县《通德堂郑氏家谱》,清代宝应学者范士龄在《宝应耆旧传》也提及此事。
元末浙东才子郑逵、郑得父子从遂昌移居苏州(郑氏家谱载“居于阊门穿珠巷(按:穿珠巷即专诸巷原名,因为这里是苏州玉器匠集中的地段而得名穿珠巷)”),投靠已入幕张士诚的郑元佑。郑得读书乐道,博学鸿才,高隐不仕。张士诚听说郑得父子贤名,多次邀请他出来做官,但郑得没答应。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正月,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副将常遇春对平江(苏州)等地发起进攻,郑得一看形势不好,举家避居宝应县衡阳镇附近(即《宝应县志图经》所云元郑家村)。
朱元璋部在苏州城外遭受重大损失,苦战十个月,朱元璋气得发誓要屠苏州城。
青田刘基、金华宋濂与郑逵父子都是浙东才子且相识,彼此惺惺相惜,彼此欣赏。听说朱元璋要屠苏州,郑得为满城百姓以及叔父郑元佑等人安全计,立即写信给宋濂、刘基二人,请
他们设法劝阻朱元璋的屠城。接到郑得的来信,二人确实成功阻止了朱元璋的屠城打算,但朱元璋对苏南人士不放心。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就报复性将苏南人驱散到江淮之间,这就是“洪武赶散”的前因。
这里看似多条资料,实际上就是《嘉靖宝应县志·郑得传》这一条资料。所以还是孤证。
但是,参考朱元璋平毁苏州子城并禁止复苏的近乎疯狂的行为,我认为,这条孤证有可信度。
这是把苏州人的“族灭”减刑为“徒流”了,谢谢朱元璋的恩典。
3.根本原因还是对张士诚的嫉恨
据《盐城县志》所载,朱元璋登基后不久 ,为了报复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一带王府绅民对张士诚的拥戴,遂以移民垦荒为由,将王府40万人丁驱赶到苏北。
从朱元璋对苏州城市的破坏来看,洪武赶散实际上对苏州城市的破坏比平毁子城更严重,人口是城市的核心因素,精英人口更是城市活力所在。朱元璋强行赶散大批苏州的高素质人口,就是想毁了苏州城。
“洪武赶散”考订3“洪武赶散”的原因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州北园,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洪武赶散”考订3“洪武赶散”的原因
“洪武赶散”考订3“洪武赶散”的原因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