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14周忱的经济改革

2024-07-01 07:42阅读: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14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十二

我楚狂人
二、明王朝的应对1
面对江南的社会转型,明王朝的认识始终是模糊的,所以其应对还是被动的,盲目的。
1.周忱的经济改革
宣德五年(1430年),精挑细选出来的周忱为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周忱廉洁又能干,“超长服役”,担任南直隶巡抚达十三年,明朝地方巡抚任期之最。在任期间,创设平米法,令出耗必均。因为江南的经济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周忱巡抚江南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整顿江南税粮。江南田赋重,赋税拖欠,百姓生活艰难。周忱到任后,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对有才干的官员,则放手提拔使用。如苏州知府况钟、松江知府赵豫、常州知府莫愚都成为他得力的左膀右臂,共同促成了江南的经济改革。
明代江南官田重赋,是明代经济财政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我在前面有专文叙述,这里不重复,周忱用多种办法缓解矛盾。
周忱还进行了运输改革。粮食的运输征解是田赋制度中一个十分困难与棘手的问题。当时江南田粮运送北京,有军运,有民运。民运中,运夫百姓的负担相当沉重,“军船给之官,民则僦舟,加以杂耗,率三石致一石,往复经年,失农业。”周忱与漕运总督陈瑄商议,将江南漕粮兑给漕军运输,具体办法是:民运至淮安或瓜洲水次交兑,然后由漕军运至通州。每正粮一石民运至淮安,加耗粮五斗,运至瓜洲,加耗五斗五升。江南卫所官军就附近仓廒直接运输,另加给过江米二斗,铺垫芦席费五合。这个办法,农民既省费用又便利,漕军也得到了实惠。
运输要加耗,鼠雀吃食、水中漂没、腐烂等都会有消耗。所以田粮正项之外,耗米征收是一大负担,也是一大漏卮。最大的问题是“豪有力者只供正额,而一切转输诸费,其耗几与正额等,乃独责之贫民。此耗之不得其平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宣德八年(
1433年),周忱创平米法。平米,指正额与耗米两项而言。其办法是:官民田皆画一加耗。初年正米一石加耗米七斗,计输将远近之费为支拨。支拨之余者存积县仓,曰余米。次年余米多,正米一石,减加耗为六斗。又次年益多,减加耗为五斗。在平米法的基础上,又建立济农仓。济农仓米的来源,其一就是平米支拨后存留的余米,此外,还有丰收年发官钞所籴储存的粮米,以及奏定“京俸就支法”所节省的耗米。另外,在某些县份还有向富人劝借米,清理豪右侵占绝户田租等。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不幸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买办纳官丝绢,修理舍、廨、庙、学,攒造文册及水旱祈祷”等都随时支用。这种把田赋的征收与徭役的支出混合使用的办法,实际上开了赋役合征的先河。在明代赋役制度的改革中具有开创意义。周忱亦以善理财赋著称,如《明史·周忱传》指出:“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逋负,忱之力也。”
正统初年,由于宝钞的贬值和铜币的窳败,银货币以其不可阻挡之势流通开来。连国家与皇帝的威权也不得不屈服于它的势炎。于是江南四百万石漕粮也折征为一百万两白银。这就是金花银的出现。田赋实物税粮改折为白银,对纳税者免除了运输等盘费与麻烦,就是改折为布、绢等“折色”物品,也比缴纳“本色”粮米合算。周忱向朝廷尽可能争取缴纳“折色”,同时,利用米粮、布绢、白银作为调节赋税负担的杠杆。“忱请检重额官田、极贫下户两税,准折纳金花银,每两当米四石,解京兑俸,民出甚少,而官俸常足。”松江为明代棉纺织中心。洪武时已有以布折赋的先例。周忱再次奏请恢复松江、常州部分秋粮折布缴纳。
明代有按田粮随征马草的税目。马草运输比粮食尤难。周忱奏请每束折银三分,缴付南京,由南京就近购买。公私皆便。洪武间,因为北方地旷人稀,便于江浙苏、松等处按田粮佥派人夫到凤阳等地养马走递,充当驿夫。正统间,周忱奏请以秋粮带征耗米,易银交付北方有关地区,从而减轻了江南马夫的负担。
正统初年,周忱被任命巡视淮安、扬州盐务,以整理那里的盐课拖欠。
周忱命苏州等府拨余米一二万石至扬州盐场,抵作田赋,而令灶丁纳盐支米。当时米贵盐贱,饶足,施及外郡。
从周忱的上面所述施政来看,周忱不愧是一位理财高手。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周忱开始的以货币赋税取代实物赋税的改革顺应社会进步,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显然周忱对江南发生的社会转型,没有思想准备和应对之策。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14周忱的经济改革
苏州书院巷明清江苏巡抚衙门,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14周忱的经济改革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14周忱的经济改革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14周忱的经济改革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