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域的表述
——重读乾隆稿本《陈墓镇志》札记之二
我楚狂人
一般小区域的方志大多从地域表述开始,也就是地理位置和行政从属关系,乾隆稿本《陈墓镇志》也不例外。那么乾隆稿本《陈墓镇志》关于地域的表述又告诉后人什么呢?
一般小区域的方志首先会表明地理位置,而地理位置则往往选择地标作为参照物来表述。乾隆稿本《陈墓镇志》选择的参照物又是什么呢?
陈尚隆《陈墓镇志序》:考之《姑苏志》,去县五十五里,……
按:这个“县”指的是长洲县,清雍正后长洲县析出元和县,这里就是是指元和县了。
陈景琇的《陈墓紀集序》:由葑水而东,长湖巨浸,而陈墓独浮诸水之上,为东南胜地。……余家大姚,与陈墓止一湖之隔。
按:葑水就是葑溪,又称葑门塘,丛苏州葑门护城河东流入金鸡湖。大姚,就是车坊大姚村,因小土山大姚山得名。这里明显把葑门作为参照物。
屈儒汝《陈墓紀原》:姑苏之东南,去郡城二舍许,有陈墓村。
按:二舍,六十里。这里直接以郡城苏州为参照物。
这些序都是以郡城苏州为参照物,特别是以苏州葑门为参照物。而并没有以昆山成为参照物,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我思考后大致有这样的想法:首先是陈墓历史上长期属于长洲县,长洲析出之前属于吴县,元和析出之后属于元和县,在乾隆稿本《陈墓镇志》作者陈尚隆作序的雍正二年正好是析出元和县的时间点,析出元和是分属元和、昆山两县。元和依旧是是苏州“首县”之一,地位高于昆山县。所以当时陈墓人对长洲县及其后身元和的归属感更强。从今天陈墓人比较独特的方言来看,是明显有别于昆山口音。而略接近吴江口音,如人称代词“我”,接近吴江话的发音“奴”。这在古口语有点女性化。但是,上了年纪的老苏州都知道,苏州城东与城西的口音是有区别的,苏州风门外也称“奴”,只是建
——重读乾隆稿本《陈墓镇志》札记之二
我楚狂人
一般小区域的方志大多从地域表述开始,也就是地理位置和行政从属关系,乾隆稿本《陈墓镇志》也不例外。那么乾隆稿本《陈墓镇志》关于地域的表述又告诉后人什么呢?
一般小区域的方志首先会表明地理位置,而地理位置则往往选择地标作为参照物来表述。乾隆稿本《陈墓镇志》选择的参照物又是什么呢?
陈尚隆《陈墓镇志序》:考之《姑苏志》,去县五十五里,……
按:这个“县”指的是长洲县,清雍正后长洲县析出元和县,这里就是是指元和县了。
陈景琇的《陈墓紀集序》:由葑水而东,长湖巨浸,而陈墓独浮诸水之上,为东南胜地。……余家大姚,与陈墓止一湖之隔。
按:葑水就是葑溪,又称葑门塘,丛苏州葑门护城河东流入金鸡湖。大姚,就是车坊大姚村,因小土山大姚山得名。这里明显把葑门作为参照物。
屈儒汝《陈墓紀原》:姑苏之东南,去郡城二舍许,有陈墓村。
按:二舍,六十里。这里直接以郡城苏州为参照物。
这些序都是以郡城苏州为参照物,特别是以苏州葑门为参照物。而并没有以昆山成为参照物,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我思考后大致有这样的想法:首先是陈墓历史上长期属于长洲县,长洲析出之前属于吴县,元和析出之后属于元和县,在乾隆稿本《陈墓镇志》作者陈尚隆作序的雍正二年正好是析出元和县的时间点,析出元和是分属元和、昆山两县。元和依旧是是苏州“首县”之一,地位高于昆山县。所以当时陈墓人对长洲县及其后身元和的归属感更强。从今天陈墓人比较独特的方言来看,是明显有别于昆山口音。而略接近吴江口音,如人称代词“我”,接近吴江话的发音“奴”。这在古口语有点女性化。但是,上了年纪的老苏州都知道,苏州城东与城西的口音是有区别的,苏州风门外也称“奴”,只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