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陈墓镇名再考订2高宗及其南渡

2024-07-27 07:02阅读:
陈墓镇名再考订2
——重读乾隆稿本《陈墓镇志》札记之三

我楚狂人
一、高宗及其南渡
宋高宗赵构(1107613—118711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1127—1162年在位),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母为显仁皇后韦氏。
赵构在徽宗时历封蜀国公、广平郡王、康王。钦宗时,金军第一次南下并包围东京开封府之际,他一度入金营为质。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第二次南下之际,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中途折返,驻节相州,受任河北兵马大元帅。不久,靖康之变发生,东京失守,他辗转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在元祐皇后孟氏的指定下登基,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在金军进逼下,他南徙扬州、建康、杭州、越州等地,最终在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杭州),称行在。在此期间,他一面任用岳飞、韩世忠等抵抗金军和伪齐,一面任用汪伯彦、黄潜善、秦桧等负责对金媾和,最终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达成绍兴和议,以放弃旧疆和对金称臣纳贡为代价,奠定了南宋在淮河、秦岭以南的偏安局面。同年,削诸将兵权,并杀岳飞,此后长期委任秦桧为相,维持对金媾和路线。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失败后,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养子赵昚,自己作为太上皇帝退居德寿宫,颐养天年。
赵构驾崩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享年八十一岁,庙号高宗,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葬于永思陵。他精通书法,善真、行、草书,引领南宋书风。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这里有
几个关键时间点: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第二次南下之际,赵构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中途折返,驻节相州,受任河北兵马大元帅。不久,靖康之变发生,东京失守,他辗转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在元祐皇后孟氏的指定下登基,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当年赵构十九岁。改元建炎,这是宋高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南宋第一个年号。
同年,渡江南下。
七月,下达了“巡幸东南”的手诏,目的地是建康(今江苏南京)。李纲极力反对却招致高宗的憎恶。八月,李纲升为左相,黄潜善替补右相,汪伯彦进知枢密院事,对李纲成钳制之势。
黄潜善让自己引荐的御史张浚弹劾李纲,李纲愤而辞职。
八月二十五日,陈东与欧阳澈被斩于应天府东市。违背宋太祖誓约有“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一条。杀了陈东不久,高宗就下诏“巡幸淮甸”。十月,小朝廷逃到扬州,把扬州作为“行在”。
十二月,金军分三路再次南侵。
建炎二年宗泽死后,北方抗金形势迅速逆转,义军被逐个击破,官军分崩离析,一年以后开封再次被金军占领。
建炎三年二月,完颜宗翰派兵奔袭扬州,前锋直抵天水军(今安徽天长)。三日,高宗乍闻战报,吓得从此丧失了性功能,再也不能生育。他仓皇渡江。
三月,御营司武将苗傅、刘正彦既嫉妒王渊骤然升迁,又忌恨宦官胡作非为,对高宗一味南逃也深为不满,在杭州发动兵变。他们诛杀王渊和康履,胁迫高宗将皇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皇子赵旉,由隆佑太后(即哲宗皇后孟氏)垂帘听政,改元明受。这次政变,史称“苗刘之变”或“明受之变”。
这时,同签枢密院事吕颐浩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礼部侍郎张浚则督军平江(今江苏苏州),他们闻讯后即联络武将韩世忠、刘光世等起兵勤王。苗刘兵变虽有合理的情由,却也夹杂着个人的野心,两人既无深谋远虑,又无明确目标,进退失据,见勤王大军逼近杭州,就弃城而逃,高宗复辟。五月,苗、刘被韩世忠军俘获,两个月后处死。
七月,高宗升杭州为临安府。金军以完颜宗弼(兀术)为统帅,分四路大举南侵,兀术亲率主力追击高宗小朝廷。高宗遣使向金帅乞和但兀术必得高宗而后已,一举突破了长江防线,占领建康,直扑临安。
十月,高宗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次月,再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十二月,决定入海避敌。十五日,高宗接到金军逼近临安府的消息,便坐楼船逃往定海(今浙江镇海),进而渡海到昌国(今浙江定海)。岁末,高宗得知兀术将至明州,便让御舟漂泊在台州与温州间的海上。建炎四年正月初三,高宗船队落碇台州章安镇(今浙江黄岩东北),在这里停留了半个月后移向温州沿海,二月二日起驻泊温州江心寺。
陈墓镇名再考订2高宗及其南渡
陈妃水冢1
陈墓镇名再考订2高宗及其南渡
陈妃水冢2
陈墓镇名再考订2高宗及其南渡
菱塘湾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