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诗与格律2七言句

2024-10-13 07:56阅读:
诗与格律2
——诗学乱弹之四

我楚狂人
一、格律形成的轨迹2

1.句式的演进2
也许是因为五言句的成功,诗人们进一步尝试七言句。
七言句,有人考证最早就是《易水歌》,有人说是汉高祖的《大风歌》,还有人说是形成于汉武帝的柏粱台联句。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全诗只有两句,也不是典型的七言句。我看不能算。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全诗只有三句,情况与《易水歌》无二致。我以为把这两首诗看做是七言句的始祖多找有点勉强。
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 清代赵翼《陔馀丛考·柏梁体》上说: 汉武宴柏梁台赋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然《柏梁》以前如汉高《大风歌》、 荆卿《易水歌》……可见此体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但联句之每句用韵者,乃为柏梁体耳。
柏粱台联句,原作如下:
日月星辰和四时,(汉武帝)
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
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
平理请谳决嫌疑,(廷尉)
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
徼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
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柱欀欂栌相枝持。(大匠)
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官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齿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
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这里的句式不借助“兮”凑音节,是真正的七言句了。所以,我的观点,七言句自柏粱台联句始,还是比较合理的说法。
第一个尝试着用七言句创作的是曹丕,他的《燕歌行》就是一次有价值的艺术尝试。
燕歌行二首
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其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
飞鸧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其实南北朝以前的七言诗大都是句句用韵的,曹丕的《燕歌行》就是一例。那时候并没有隔句用韵的规矩。只是过了唐代以后,古风的格局越发松散,无论用韵排句都大不如以前讲究,反而一句一韵的成了异类。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格律诗的句式基础具备了。尽管有人试图突破,如尝试六言句格律诗,如喜欢标新立异的王安石。王安石的六言绝句尽管叫苏东坡叹服,说“此老乃野狐精也”,但是还是推广不开。
王安石的六言绝句如下: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诗与格律2七言句
常熟兴福寺及常建诗碑,下同。
诗与格律2七言句
诗与格律2七言句
诗与格律2七言句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