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贤祠再考订
——重读乾隆稿本《陈墓镇志》札记之八
我楚狂人
我在重读乾隆稿本《陈墓镇志》的时候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三贤祠和海公祠就是陈墓陆氏和朱氏的家庙,为什么不直接命名为家庙,而要借其他名头?也许是家族的谦虚谨慎,不以主导家族自居?待考。
我在陈墓任教的时候,书法家家衡兄也在同校任教,邀我同访三贤祠。当时三贤祠是镇粮管所的办公地点,建筑结构保存基本完好,有扑碑一通平放架在道旁,形如石凳,因为有字面朝下,无法阅读。遂废然而归。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三贤祠实际上就是陈墓陆氏的家庙,这一点我是这一场重读乾隆稿本《陈墓镇志》的时候才渐渐明确的。
三贤祠,实际上全称应该是陆氏三贤祠,乾隆稿本《陈墓镇志》卷六“寺观”有载:
陆氏三贤祠
在昆界五图劝字圩,祀汉吴令讳烈伯元、唐忠宣公讳贽敬舆、甫里先生讳龟蒙鲁望。国朝顺治五年,裔孙世鎏呈宪批饬鼎新,康熙间,裔孙予机重修。乾隆七年,裔孙德龙呈宪,每年于学租内给银八两,二仲致祭。乾隆十年四月,郡侯赵讳锡礼给碑文及“芳型世德”四字额,并给祀生三名。
以下附赵锡礼《陆氏祠堂碑记》全文,因为碑文很长就不摘录了。
清代《苏州府志》也记载了有陈墓陆氏三贤祠。
陆氏三贤其中最有影响的则是陆贽,江南多处有陆贽的祭祀,无锡、苏州郡城、陆慕、松江都有陆宣公祠堂,陈墓三贤祠只是其一。最集中的祭祀地还是在相城陆慕,毕竟这里有陆贽庐冢,且地名因此得。
根据乾隆稿本《陈墓镇志》的记载,陆氏三贤祠就是陈墓陆氏家庙。这一点已经没有怀疑了。而我与家衡兄当年没有读到的仆碑就是苏州太守赵锡礼的《陆氏祠堂碑记》无疑了。不知原碑还在不在,碑文保存在乾隆稿本《陈墓镇志》里了。
关于陆氏三贤祠祭祀的三位,我以前已经多次说过,这里不重复。我只想说以下意见:
首先,陆氏三贤祠
——重读乾隆稿本《陈墓镇志》札记之八
我楚狂人
我在重读乾隆稿本《陈墓镇志》的时候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三贤祠和海公祠就是陈墓陆氏和朱氏的家庙,为什么不直接命名为家庙,而要借其他名头?也许是家族的谦虚谨慎,不以主导家族自居?待考。
我在陈墓任教的时候,书法家家衡兄也在同校任教,邀我同访三贤祠。当时三贤祠是镇粮管所的办公地点,建筑结构保存基本完好,有扑碑一通平放架在道旁,形如石凳,因为有字面朝下,无法阅读。遂废然而归。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三贤祠实际上就是陈墓陆氏的家庙,这一点我是这一场重读乾隆稿本《陈墓镇志》的时候才渐渐明确的。
三贤祠,实际上全称应该是陆氏三贤祠,乾隆稿本《陈墓镇志》卷六“寺观”有载:
陆氏三贤祠
在昆界五图劝字圩,祀汉吴令讳烈伯元、唐忠宣公讳贽敬舆、甫里先生讳龟蒙鲁望。国朝顺治五年,裔孙世鎏呈宪批饬鼎新,康熙间,裔孙予机重修。乾隆七年,裔孙德龙呈宪,每年于学租内给银八两,二仲致祭。乾隆十年四月,郡侯赵讳锡礼给碑文及“芳型世德”四字额,并给祀生三名。
以下附赵锡礼《陆氏祠堂碑记》全文,因为碑文很长就不摘录了。
清代《苏州府志》也记载了有陈墓陆氏三贤祠。
陆氏三贤其中最有影响的则是陆贽,江南多处有陆贽的祭祀,无锡、苏州郡城、陆慕、松江都有陆宣公祠堂,陈墓三贤祠只是其一。最集中的祭祀地还是在相城陆慕,毕竟这里有陆贽庐冢,且地名因此得。
根据乾隆稿本《陈墓镇志》的记载,陆氏三贤祠就是陈墓陆氏家庙。这一点已经没有怀疑了。而我与家衡兄当年没有读到的仆碑就是苏州太守赵锡礼的《陆氏祠堂碑记》无疑了。不知原碑还在不在,碑文保存在乾隆稿本《陈墓镇志》里了。
关于陆氏三贤祠祭祀的三位,我以前已经多次说过,这里不重复。我只想说以下意见:
首先,陆氏三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