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陌上花·西风画角》赏析

2024-06-07 18:48阅读:
陌上花 赵庆熺
西风画角,荒城吹上,满天霜气。远水斜阳,红到乱山无际。楼台一味销魂色,翠袖有人寒倚。料珠帘半卷,断愁如我,百端难理。
向关河走马,飘零长剑,旧梦凄凉空记。便作黄花,瘦也问谁提起?年来多少无名泪,何处生绡缄寄?但青衫幅幅,啼恨印满,湖波不洗。
这首词的结构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虽属老调,但情景交融、环环相扣、一片苍凉的表现过程却自有其独到之处。
“西风画角,荒城吹上,满天霜气。”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萧瑟秋风呼啸着,裹挟起军中号角凄厉的余音,吹到荒凉冷落的城堞上,带来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寒气。
开头三句令人心里更增几分“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庾信《拟咏怀》之十一)的感慨。
“远水斜阳,红到乱山之际。”接着二句是说,登上高楼眺望远方,但见一水迤逦奔流,群山参差耸峙,夕阳下浓浓的暮霞将它们都染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殷红。
“楼台一味销魂色,翠袖有人寒倚。”这二句是说,楼阁台榭也被涂上了如血如火的色彩,使倚栏凝视的翠袖佳人黯然销魂,情不能已。
从用典上看,“翠袖有人寒倚”从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化出,但杜诗言“倚竹”,此则言倚楼,又非完全吻合,这就见作者用典的灵活性。而杜诗中幽居在空谷的翠袖佳人的形象,正易催发清寒之士的身世之感,她仿佛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男主人公自己的影子。因此,使用这一典故所产生的效果是非常出色的。
“料珠帘半卷,断愁如我,百端难理。”上片歇拍三句是说,另一边楼中的男主人公在半卷珠帘后徙倚徘徊,一时间幽幽的悲愁袭上心头,千头万绪,难以理清。
此时他不由地想起了早年的一段往事。
“向关河走马,飘零长剑,旧梦凄凉空记。”换头三句是说,我曾在远离家乡的古道上骑着瘦马载着橐囊踽踽而行,心中深怀书剑飘零的悲苦意绪,这一切回忆起来就像一场凄凉的梦。
过片“关河走马”的动态形象,是回忆二十岁出头时随叔祖赵铭宦游楚地的情景,点出了“飘零长剑”为全篇悲慨基调的主因。
“便作黄花,瘦也问谁提起?”这二句是说,人就像那黄花,瘦又有谁提起?
上片“料珠帘半卷”与下片“便作黄花,瘦也问谁提起”,虽从李清照《醉花阴》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翻出,但将出处之意象分成两部分拆开来用在词中,则是颇有新意的技法,而“
瘦也问谁提起”出以问句,充满无可奈何的惆怅,又与“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有曲与直的不同,更切合本篇的词境。
“年来多少无名泪,何处生绡缄寄?”这二句是说,这些年来,暗中洒落的伤心泪染上丝巾,封存起来,又有什么地方可以寄去拭净呢?
“但青衫幅幅,啼恨印满,湖波不洗。”末三句是说,件件青衫上满是泣涕恨印,即便倾湖中的秋水,又怎能轻易洗清。
这就是赵庆熺《陌上花》所营造的意境,既与崇尚辛弃疾一派的词人之慷慨悲壮不同,更与浙派之清空醇雅、常州派之低徊要眇有别,可视之为词中之性灵派。
附录:陌上花
赵庆熺
西风画角,荒城吹上,满天霜气。远水斜阳,红到乱山无际。楼台一味销魂色,翠袖有人寒倚。料珠帘半卷,断愁如我,百端难离。
向关河走马,飘零长剑,旧梦凄凉空记。便作黄花,瘦也问谁提起?年来多少无名泪,何处生绡缄寄?但青衫幅幅,啼恨印满,湖波不洗。
作者简介
赵庆熺(1792~1847)字秋舲,名一作庆熹。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道光二年(1882)进士。以知县候选。赋闲垂二十余载,始得补延川知县。以疾未赴。后改授金华教授,亦未就任。家贫亲老,以设帐授徒为生。工诗,逸情云上。词名甚著,笔致爽脆,时人有魏徵妩媚,我见犹怜之评。又擅制散曲,轻灵松倩,新鲜活泼,韵味醇厚。有《蘅香馆诗稿》、《香销酒醒曲》。词集名《香销酒醒词》。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