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以石室文化来落地“双新”和“新高考”——石室中学2023年暑期教师新高考培训会

2023-08-31 18:15阅读:
尊敬的各位老师: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尽管常规意义的暑假还未结束,但我们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育关键能力,办品质教育,为领军人才成长奠基”和“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我们必须“兵马未动,培训先行”。感谢承训方和石室中学教师发展中心在前期的精心筹备和组织,感谢各位老师的充分理解、大力支持和积极参训。借用开班仪式讲话的机会,借用石室中学的历史文化,就“双新”和“新高考”简要谈谈以下观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以“爱国利民”强化责任
“爱国利民”作为石室中学校训的首条,是源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石室所颁行的学校条规中,明确要求生员立志,……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民国时期,学校结合时代需求,提出了救国利民的办学目标。后来,学校把二者进行了整合,提炼出爱国利民的石室精神。1957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校友勉励石室学子“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由此可见,石室中学有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传统基因和时代追求,在新时代石室人应该有新作为新贡献。
基础教育课程具有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中关键作用。因此,教育人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性质、内容、实施和评价等的价值意义、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要做到深刻理解、自觉认同、扎实践履。高考改革,既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又事关国家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建设,意义重大。石室中学作为千年名校、中华名校,理所当然要做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提供石室经验和石室样本。石室人借“双新”落地和新高考改革推进,探索新时代“爱国利民”的新途径和新作为。

二、以“因时应事”拥抱变革
民国十一年(1922年),时事风云变幻,教育也面临新旧学制的转轨,成都府中学堂监督(后改称校长)刘咸荥明确指出学校的办学原则应因时应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石室中学于公元前143年首创官学,于1902年率先由锦江书院改办新学,具有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的血统和气质。“因时应事”,既体现为拥抱变化的积极,又体现为锐意变革的进取。石室中学要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要为未来培养人才,要为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就要秉持“为未来而教,为未知而学”的精神,顺应变化,拥抱改革。
教育兼具超越性和保守性,但其本质是流变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技术等都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向改革创新要红利,让改革创新释放持久红利,既是治国安邦的要义,也是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诀窍。教育要变革,学校也要变革,封闭保守的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都会出现井底之蛙、刻舟求剑、坐以待毙等笑话。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直接承担者,担负着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使命,对教育改革要做到价值认同、行动自觉。石室教师要借助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这股东风,顺势而为,促进自己观念转变和行为改进。

三、以“整齐严肃”夯实过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扩大侵华,野心昭然若揭。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校长刘刚甫认为,学生要严守校规、约束自身,才能成为中流砥柱之才。他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提出了整齐严肃的校训,并严肃校规、严格军训,甚至要求学生短发,穿军服,以期培养刚健朴质的校风,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并领袖全川。20世纪初,校长张铮提出了从高立法,从严执行的办学方针。1934年,刘刚甫校长进一步以整齐严肃四字为校训,要求学生严肃身心,接受校规。“整齐严肃”并不是严苛死板的管理,而是指治学严谨、严格自律、敬畏规则、笃诚务实。“整齐严肃”,不仅仅是石室学子的要求,亦是石室教师的信条。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五、条件保障”的首要之举,要求“改进教师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四、课程实施与评价”中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石室教师在新课改和新高考中要体现“整齐严肃”,就要强化课程质量标准意识,强化课堂教学规范意识,强化指导学生发展意识。石室教师既要“在继承中前行”,又要“在改革中完善”,杜绝随意教学、抵触改革的行为。石室教师要在高标准高质量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过程中实现“教出风格”,促进学生成长。

四、以“德达材实”锚定目标
民国十六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新旧军阀的争权夺利中,中国逐渐走向统一,国家和民族出现了新的希望。当时的校长文藻青提出,石室要为国家培养德达材实、立志宏远、共济时艰的人才。201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2016年,北师大课题组受教育部委托发布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报告。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课程培养目标是“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核心素养培育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导向,回答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核心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积极回答。石室中学提出的“德达材实”是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蕴含着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方面内涵。石室人要将“德达材实”与核心素养培育有机融合起来,给予时代诠释和校本回答。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高考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才“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高考命题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早已实现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由“能力立意”升级为“素养立意”。也就是说核心素养不但是可以“教,而且可以“考”,并且是必须“考”。新课程和新高考就是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评”的有机衔接和协调一致。这就倒逼我们的教学、命题、作业、考试等,都要以核心素养为圭臬。教师要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建立在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上,实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范式转变。脱离了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不是好教学,不注重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总之,“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我们不畏难,因为我们对教育是勇担责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不空谈,因为我们对教育是砥砺前行。希望石室人将石室历史文化与时代潮流趋势紧密结合起来,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教育洪流中,认真参加培训,主动内化建构,高质推进落实,做改革的弄潮儿,做发展的引领者。



2023821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