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唐·薛涛诗集(3)

2025-04-02 10:09阅读:41,430
原文作者:梦笔山人

[转载]唐·薛涛诗集(3)

《赠远二首》
其一
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发塞前溪。
知君未转秦关骑,月照千门掩袖啼。
其二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译文】
其一
柔弱的菖蒲新叶又一次发齐了。浣花溪岸的落花漂浮在水面上,好像是要让溪流为之阻塞一样。
得知元稹没有留在关中之地任职,而是贬为了士曹参军。这种失望和沮丧的情绪,当夜深人静时,更难以承受,禁不住独自掩袖啼泣。
其二
芙蓉花纷纷飘落,西蜀秋意正浓时。这给夫君的书信,诉说的尽是离愁。
深闺中的女人虽不熟悉军旅生活、军国大事,但夜以继日,不时登高远望,为前线夫君祈祷平安。
【创作背景】
元和四年三月,元稹为东川监察御史,与薛涛聚于梓州。七月移务洛阳。次年二月,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贬时,元稹妻韦丛丧葬之次年,纳妾安仙嫔之前年。此薛涛之所以以夫妇自况。


《朱槿花》
红开露脸误文君,司蒡芙蓉草录云。
造化大都排比巧,衣裳色泽总薰薰。
【译文】
红艳艳的朱槿花,全年绽放,鲜艳夺目,好像是卓文君的面庞。接续成片的朱槿、桔梗、木芙蓉等满园景色,云蒸霞蔚,好像是卓文君的衣裳。
天地间,多少事,排列组合,竟是如此巧妙。朱槿花就像文君的衣裳一样,色泽光鲜,气薰香靡。
【创作背景】
贞元四年,薛涛与司空曙同在韦皋府中,司空曙作《观妓》:“翠蛾红脸不胜情,管绝弦馀发一声。”似写实于薛涛。而薛涛此诗中“红开露脸误文君”与之相合,可知《朱槿花》来唱合之作,且薛涛以朱槿花自喻。


《江边》
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
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夜夜立清江。
【译文】
在萧瑟秋风中,望见大雁南飞,成对成双。触情生情,为这人生的烦心事,让自己的内心和形体都感觉到不安。
若不是真的相信古人关于鱼肠藏书的传说,又怎么可能常在夜里梦见自己,立在清冷的江水畔,充满期待。
【创作背景】
薛涛《江边》诗,是她《赠远》诗的后续篇,是她《赠远》二首写给元稹后,殷切地期盼得到元稹的回应时,那种焦虑不安和梦寐以求的心情集中反映的背景下写的。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
其一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其二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译文】
其一
曾经听说边城生活苦,今天到这里才亲身得知。
我羞愧于吟唱这门下曲,面对那戍守边城的将士。
其二
可恨吐蕃狂虏还违抗君命,烽烟四起北侵内地令人忧愁。
却让我遭到严厉的责罚,我满心畏惧不敢到贬所松州。
【创作背景】
薛涛十六岁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因其诗才召她侍酒赋诗,参与幕府宴饮游玩生活,于是薛涛入乐籍,得韦宠爱。前来四川的官员为了求见韦皋,多给薛涛送礼行贿,而薛涛“性亦狂逸”,但她收下之后全部上交给了韦皋。这件事还是闹出了声音,让韦皋十分不满,一怒之下,下令将薛涛发配松州,以示惩罚。薛涛有机会了解边塞征戍战士的生活,有所感,写了这两首诗给韦皋。


《酬郭简州寄柑子》
霜规不让黄金色,圆质仍含御史香。
何处同声情最异,临川太守谢家郎。
【译文】
这成熟的果实,其色泽像黄金色一样美,这圆润的果实,其味道乃是正宗的霜柑香味。
是什么地方的志趣相同者能有如此情义,能给我如此特别的礼遇。只有像临川有识之士谢灵运、谢惠连兄弟一样的郭钊、郭封颖兄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宝历年间,即薛涛脱乐籍为女冠之后。唐朝时简州每年用来向唐朝中央进贡柑橘,方显珍稀。像这样珍贵的东西,由一位地方高官寄赠给薛涛,真可以算一种特殊礼遇,故薛涛写诗相酬谢。


《送郑眉州》
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
【译文】
乌云密雨笼罩着眉山,岷江之水一去不复返。送行的人登上高楼,用袖遮雨,极目远眺。
他人随着他的仪仗,车驾远去。我就像独自在家的罗敷一样,以一种复杂的心情送走了心上人。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诗,薛涛送别了一位姓郑的高官,两人感情很深,薛涛也借这首诗表达了两人感情的忠贞。


《听僧吹芦管》
晓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聊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译文】
芦管的声音像早间晓蝉的悲鸣声,又像晚间夜莺的愁鸣声一样。这些频繁反复的且似急切的像虫鸣鸟叫的芦声,都是由操弄芦管的十个指头演奏而成的。
僧人在阅读完佛经之后姑且吹奏一曲。芦声伴随着禅院的金磬声传播出来,让人流连在明净爽朗的秋天景色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僧人吹奏芦管的情景,营造出了一种清宁悠远的禅境。其行为,证明薛涛已经深入到佛教生活中去。


《金灯花》
阑边不见蘘蘘叶,砌下惟翻艳艳丛。
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
【译文】
在门前的竹篱旁边生长着的金灯花却不见它茂密的叶儿。石阶下只有一大片密集的红艳夺目的朝霞般的花海在闪耀。
看着这美丽的花儿仔细思量,我该用什么事物来比喻它呢?它就像破晓时分的万丈霞光照在青城山上的赤城阁一样壮观。
【赏析】
此诗大概写于大中六年以后。与薛涛同时代的人,包括对立面元稹之流差不多都已下世。故涛谓“不见蘘蘘叶”“惟翻艳艳丛”等句。全诗通过喻与被喻,实与虚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九日遇雨二首》
其一
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
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
其二
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
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雨暗池塘。
【译文】
其一
从北方突然袭来的暴风雨,使气温骤然下降,寒气逼人,这临江的城郭显得格外萧条冷清,大白天都显得格外阴暗。
谁不为重九不能登山去感到可惜呢?可惜了山上的寒菊,开放得色泽像黄金一样灿然,却未有登山游人去欣赏。
其二
重九登高宴会因雨受阻,的确让人感到无奈。而金黄色的菊花照样及时开放,却无游人观赏。
这雨也许是神女要来,而有意为之。她先在这天上布云司雨,装满这地上的池塘来暗示她的到来。
【创作背景】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一般来说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是身佩茱萸与友人登高游玩的好时节。然而这美好的节日里竟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诗人呆在房里望着窗外,只见满院金色的菊花。诗人与友人的聚会因雨而受到了阻碍,惟有不安地看着满庭的秋菊,等待雨停,只有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的遗憾与失落感。


《宣上人见示与诸公唱和》
许厕高斋唱,涓泉定不如。
可怜谯记室,流水满禅居。
【译文】
我被允许在杜甫草堂与诸公唱和诗歌,我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过是涓细的小泉,根本没法与诸公相提并论。
可怜用尽才能又憔悴的我,只能听到诸公的上佳之作充斥着我的居室。
【创作背景】
元贞元年,宣上人在杜甫草堂召集众人参加诗会,薛涛也在诗会上唱和。而且刘禹锡也参加了这次聚会。原来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连州,路过成都参加这次诗会,也遂与薛涛相识。而薛涛也由此写下此诗。


《乡思》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译文】
峨眉山下江水像油一样顺滑,可怜我的心像没系缆绳的小舟一样,顺江而下。
什么时候我才能扬帆离开成都锦江之畔,在船桨划船声中唱着歌回到我童年的地方。
【创作背景】
薛涛入乐籍后寄寓成都,先住浣花溪万里桥边。濒水而居的薛涛,思绪万知,心潮起伏如不系之舟,思乡念归的感情澎湃心头。虽为乐伎,薛涛依然情系故乡,作《乡思》杼怀。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