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辩证”气,千里“思辨”风
2024-12-17 08:20阅读:
一点“辩证”气,千里“思辨”风
邓志刚语文工作室
一线细调研,思辨很寂寞
“二元”作文题,尤其是对立性二元作文题,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但是,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对高中生习练基本的思辨能力而言,它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从日常作文训练的调研看,不少同学未必能写好“二元”作文,特别是高质量的二元作文。
有一个现象值得警惕------在部分同学的认知领域,“二元”(a与b)作文很好写啊,不就是这样写吗?
分论点1:a好
分论点2:b好
分论点3:a+b更好
挺恐惧的事件又发生了,连高考作文思路也有“万能模板”了!乍一看,似乎很行。细思量,这又算什么思辨说理啊?
属于深度思考探究的高考作文思辨,竟然被如此简单粗暴地给“模板”了。
辩证一风拂,思辨百花开
有必要先科普一下: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存在具有的特点,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
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
点看问题,避免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绝对化和片面性。对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思考,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逆向思维,“换位思考”,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思辨”在高考作文考查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不再赘述。但,毕竟面对的是高中生,对“思辨”的要求也不会太高,理解把握以上辩证法的基本常识,足以应对“二元”作文的思辨,并能加持作文的出彩。高中同学运用辩证法来审题立意,做到“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就可以解决好“二元”作文的审题立意和分论点设计问题。
实战以演练,“辩证”助“思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朋友圈不经意的“点赞”与对服务不满的“差评”,已成为网络平台的普遍现象。作为网络社群成员,有人热衷“点赞”,视其为向屏幕后个体传递正面能量的微行动;有人则偏好“差评”,强调客观反馈对促进成长的价值。“点赞”与“差评”,这两个网络术语,已超越虚拟边界,延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某中学高二年级将组织以“点赞与差评”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文题简析】
这道二元文题,问题情境完整,问题指向明确,核心概念凸现,不难抓准“点赞”和“差评”这两个核心概念,但立意的难点在于-----怎么认识“点赞”和“差评”?是简单地依从材料中的“视其(点赞)为向屏幕后个体传递正面能量的微行动”和“强调客观反馈(差评)对促进成长的价值”,还是拿起“辩证法”的武器自己来思辨呢?答曰:肯定是后者。材料中的“有人热衷”之类,只是命题人的提示而已,绝不是“立意本身”或“立意的全部”。
站在“辩证法”的高度,我们当能较为轻松地识破“点赞”和“差评”的真身。材料中的“点赞”和“差评”,是笼统的,但社会生活中的“点赞”和“差评”却是具体的,有符合实际的、真诚的,也有随意的、应付的,甚至还有恶意的,这是来源的不同;“点赞”可以起到鼓励、促进作用,但过度沉醉则会适得其反,“差评”也是这样一把双刃剑,这是性质差异。
那么,置身于纷繁芜杂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点赞”和“差评”纷至沓来,我们当如何面对?还真要放进辩证法的阳光,帮同学们吹散认知的迷雾,从而提升思辨说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考场有佳作,美文共欣赏
不为“赞”“差”遮望眼,只缘心中有理性
郑州市回高 陈秉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为‘赞’‘差’遮望眼,只缘心中有理性!”。
君不见,“点赞”可以像冬日的暖阳驱散寒冷,带来温暖;君不见,差评”亦可以如黑夜的闪电,令心生惧意。一句“点赞”可能让人手舞足蹈,倍感振奋,而一句“差评”可能打得人灰头土面,垂头丧气。评价之力,何其猛哉!然“每个人都不可能生长在真空中”,外来的评价会伴随一生,那么我们当何去何从?愚之见,应当理性看待。
真实的“点赞”才是积极的反馈与评价,代表着别人的认可与鼓励,能为成长赋能。但并不是所有的“点赞”都是真实的评价。
墨菲定律:“你越害怕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当我们较为积极时,事情往往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一般情况下,别人的“点赞”是对我们行为的认可和肯定,能助力我们树立自信心和增强自我认同感,更自信地前行,总而言之,别人的点赞会让我们更加积极乐观。但也必须看到,不是所有的“点赞”都是真实的评价,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被妻、妾和朋友们“点赞”,但他没有被暖风吹晕,因为他心中清楚“诚不如城北徐公美”。
“差评”并不都是良药忠言,一部分客观的“差评”,发挥着批判性作用,能加持人生事业的进步。
还记得曾经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喊出“凌晨六点的学校很黑,但六百多分的成绩真的很耀眼”这句话的符文迪吗?她曾遭受来自网络的铺天盖地的“差评”,但她顶住了压力,找回了自我,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圆了高考梦----对这种恶意的不合实际的“差评”,我们挡不住,但要顶得住。但一部分客观的“差评”,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短板与不足,从而促进自己的进步。苏轼年轻时年轻气盛,受到长者的“差评”后收敛了自己的傲气,虚心向学,再接再厉,终成为大文豪。
重要的不是“点赞”与“差评”,而是如何正确理性地看待它们。
潘展乐在巴黎奥运会游泳比寒中夺冠,赞声如潮,但他未在“点赞”声中沉迷,反而解散了自己唯一的一个饭圈文化粉丝群。反观历史,唐玄宗开创盛世,中外交口称赞,其中有多少是溢美之词?又有多少是别有用心?但他好像没在意,在“点赞”的鲜花和微笑中迷失了自我,直到安史之乱的叛军用铁蹄踏开了潼关才如梦初醒。更难能可贵的是,驻守敦煌莫高窟飞天阁的樊锦诗不顾外人的“点赞”与“差评”,“风雨不动安如山”,一心一意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对于那些客观的、有建设性的“差评”虚心接受,对于那些随意的“点赞”我们一笑置之,绝不可自满自骄。总而言之,清楚来源,分清利弊,理性处之,理性对待,不为之左右自己的行为。
有人因“点赞”而喜极而泣,有人因“差评”而深感不满。同学们,老师们,我们应“不为‘赞’‘差’遮望眼,只缘心中有理性!”理性者,泰然也!以时光为舟,以理性为舵,以努力为帆,以目标为彼岸,行进于人生事业的旅途之中,不畏众之鄙弃,不乐众之所赞,用心专一,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简评】这篇54分的考场作文,以下几个方面可圈可点:
(1)说理方面,思辨全面。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点赞”和“差评”现象,看待它们各自的正面价值,也看到了其负面影响;看到它们来源的差异,也兼顾到对不同来源的评价我们应持有的态度。可以说,辩证法在这位考生手里大显神威。
(2)论据丰富,内容充实。古代人事,现代人事;事实论据,理论论据等,在典型的基础上,丰富多彩,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3)递进论证,思辨深入。在理性看待核心概念内涵和影响(是什么和为什么)之后,再纵深分析(我们应该怎么办?)。
(4)语言有特色,典雅中不乏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