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2024-05-28 04:49阅读: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除苏州以外,东莞是我国一般地级市(非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里唯一一座GDP破万亿、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
再次介绍东莞,感受这座曾经的制造之都,在新时代焕发的全新气质与活力在虎门,重走近代史开篇地波澜壮阔的历史之路;在滨海新区与松山湖高新区,伴随着科技的引领,“东莞制造”正在经历着升级为“东莞智造”的产业转型;篮球与潮玩,也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全新的名片。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这里是东莞,一座始终走在时代潮头的城市。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0日),一场隆重的龙舟比赛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与其说是划龙舟,倒不如说是“水上飞行”,绝对是在北方难以得见的热血澎湃。
东莞,这座始终走在时代潮头的低调城市,她所蕴藏的宝藏远超人们的想象。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横坑古村龙舟赛
01
山原江海俱全,东莞到底藏着多少宝藏?
如果我们翻开东莞的地形图,会发现这座城市大体处于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形态势。东南遍布的山地与丘陵占据了东莞面积的一半,而在西北,作为珠江干流之一的东江在流经石龙镇后进入珠江三角洲,细如发辫的水网滋育着沿途的冲积平原,最终汇入狮子洋。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蜿蜒流淌的东江,是东莞的母亲河。
平原、山地、丘陵、江河与海洋俱全,多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东莞多元的风貌。在东莞这样一个不设区县的“直筒子市”之中,由市直管的各个镇之间风貌多样而不同。
在北方,我们常吃的妃子笑其实只是荔枝宇宙的九牛一毛。时值6月,东莞南部的桂味与糯米糍荔枝正当季节。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背靠漫山遍野的荔枝林,当地居民还因地制宜地用荔枝柴发明了大岭山荔枝柴烧鹅。皮香肉嫩、饱满多汁,还隐约透着些荔枝的清香。
在远离山丘的水乡镇街,东莞的风貌则又换了一番情形。作为珠江干流之一的东江是东莞的母亲河。当地人传说,伫立于东江畔的金鳌洲塔取了“独占鳌头”的寓意,镇住了东莞的文脉。许是出自这座宝塔的庇佑,东莞从古至今名人辈出: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可园园主张敬修、淞沪抗战总指挥蒋光鼐……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屹立于江心沙洲之上的金鳌洲塔
伫立于金鳌塔九层塔身之上,居高临下的绝佳视野使得这里成为了欣赏龙舟比赛的最佳所在。当时间进入农历五月,这是专属于东莞的“龙舟时间”——不是一两天,而是整整一个月!从万江街道开始,各个拥有龙舟传统的水乡镇街将按照潮水规律决定龙舟比赛的顺序,每个镇街轮流坐庄。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在沙田,各支龙舟队正蓄势待发。
北方人可能很难想象岭南人对于龙舟的热衷:每个街镇、社区的龙舟队无不需要层层筛选,入选其中足以称得上是“光宗耀祖”。为了满足龙舟队至少两个月的训练与比赛安排,村支书甚至会当面去找队员的领导做工作。当地人笑称,农历四五月的龙舟季节,就是东莞老板每年最害怕的两个月。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沙田龙舟训练中
依照传统习俗,划龙舟曾经是一项专属于男性的运动。但沙田镇却力排众议,在1999年成立了第一支女子龙舟队。同年,这支队伍代表中国女子龙舟队走出国门,在英国诺丁汉第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上一举拿下3枚金牌。
继续顺流而下,来到珠江入海口的虎门,咸淡水交界处的海鲜格外鲜美。当地盛产一种麻虾,虽然个头不大,但却滋味十足,堪称一个个浓缩版的“鲜味王者”。
当然,除了海鲜之外,相信每一位上过初中的读者对于虎门这个地名都绝不会陌生。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虎门镇盛产地麻虾
02
从珠三角第一人到近代史开篇地,岭南文脉在这里源远流长。
公元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将收缴来约237万斤鸦片在东莞虎门镇集中销毁,总共历时23天,至6月25日结束,史称“虎门销烟”。恼羞成怒的英-国-人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东莞也由此被称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鸦-片-战-争博物馆前的林则徐铜像
清-军在珠江口设置了3道防线抵御英-军-进-攻,但由于技术的落后,位于珠江口两岸的清-军-炮-台甚至无法覆盖江面正中,致使英-国-军-舰-大摇大摆地长驱直入,统辖广东全省水路官兵的水师提督关天培-壮-烈-殉-国。
作为虎门销烟发生地的东莞,既是觉醒之门,也是英雄之地。但东莞的历史,远不止“近代史开篇地”这一张名片所能概括。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历经沧桑的虎门炮台
古人把吃剩的牡蛎壳等生活垃圾弃置在这里,日积月累之下竟然堆出了一座高高的山丘。在蚝岗贝丘遗址中发掘出一具距今5000年历史的中年男性遗骸,被称为“珠三角之父”
在古时,东莞曾长期属于百越之地,直到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为宝安。公元757年,这里正式更名为东莞
东莞以莞草而得名,根据《东莞县志》记载,东莞位于广州以东,盛产莞草,故此得名“东莞”。这种生长于咸淡水交界地带、就像是芦苇一样的草本植物,自古以来就被东莞人用来编织席子、草帽等生活用具。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东莞,因莞草而得名。
位于东莞北部的石龙镇,依托东江便利的水运条件,发展为了与广州、佛山、陈村并列的“广府四大名镇”之一。在如今石龙镇的中山路上,不仅保存着民国风情的岭南骑楼,更汇集了6处省、市级非遗项目,堪称东莞的“非遗一条街”。
岭南文脉,在东莞源远流长。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广九铁路石龙南桥,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缩影。
03
从“制造”到“智造”,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1978年7月,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企业太平手袋厂就已经在东莞创办,推开了东莞外向型经济的大门。趁着欧美将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的浪潮,东莞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起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成就“世界工厂”的美誉。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博物馆内的太平手袋厂
东莞制造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每6台手机,就有1台产自东莞;每10双鞋,有1双产自东莞;每3件玩具,有1件产自东莞;每5件毛衣,有1件产自东莞……“东莞制造,全球需要”,正是对东莞这一制造之都的最佳概括。
时至如今,东莞正在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换代,利用处在广深创新走廊地理位置优势,完成从“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的蜕变。
35岁的东莞,始终风物常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