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过年的那些事儿

2024-02-21 06:50阅读:
过年的那些事儿
1、回家当然是春节最必要的事情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鲁迅《祝福》
过年的那些事儿
电影《囧妈》
2、当然,你也可以漫无目的地四处旅行
此时,火车正穿越一座座山脉,大片的松林和山谷里的城镇在窗外飞驰。雾从松林间升起,像一条白色的腰带,松垮垮地挂在山间,让人想到中国山水画里的风景。
我热爱乘火车旅行,因为它总能以最小的风险,提供最多的可能。对我来说,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更是一个场所,是出发和抵达城市的一部分。你尽可以通过一趟火车之旅想象两座城市,就像科学家能通过一块恐龙化石
还原侏罗纪时代一样。
中学时,我家附近不远处就是北京北站。每次听到火车尖锐的哨声,我都希望自己能跳上那列火车,风雨兼程地远离自己熟悉的一切。火车并不出发,它们启程:它们以自己特有的节奏夯实风景,让被穿越的大地显得更加壮丽、宏大。
——刘子超《午夜降临前抵达》
3、吃一点家乡才有的美食
腌“大咸菜”,用一个能容五担水的大缸腌“青菜”。我的家乡原来没有大白菜,只有青菜,似油菜而大得多。腌芥菜。腌“辣菜”,——小白菜晾去水分,入芥末同腌,过年时开坛,色如淡金,辣味冲鼻,极香美。
——汪曾祺《我的祖父祖母》
过年的那些事儿

电影《过年》
4、平时积灰的电视,过年就是临时的“宠儿”
看电视纵有千万种害处,我还是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替明姊枯寂的生活带来不少乐趣。每天晚上,明姊都会从七八点看到十一点最后报完新闻为止。
如果没有电视,我无法想象明姊那些年如何能捱过漫漫长夜。白天明姊跟着罗婆婆做家务,从收拾房间到洗衣扫地,罗婆婆年事已高,跟明姊两人互相扶持,分工合作,把个家勉强撑起。到了晚上,两人便到明姊房间,一同观赏电视,明姊看得聚精会神,而罗婆婆坐在一旁,早已垂首睡去。
——白先勇《树犹如此》
5、一个人去咖啡馆,只是闲着,不聊工作
咖啡馆,一种四周有些微声响却又提供一份足可让你专心的热闹(或者说温暖),是一种客厅,令你有讲话的欲望,令你有珍惜许多零碎片段、发作零碎片段的潜能的地方。它没有纯然的安静,这正好使你精神提振,有时脚心暖烘烘的,不是居守家中时的凄清死寂。
店中来往经过的人影与旁人无关宏旨的话语恰恰不至忧扰于你,反而将你心中携带的没甚分量的杂质琐事一并扫走,仅存剩那一径引起你留意的属于你个人的本有之事,将之呼出唤出。不时你可看到有人在店中出神,有人笑得震天价响,有人给他的同伴一记耳光,清脆之极,也有人自顾自地接吻;好像偌大的咖啡馆顿时成了一辆长途巴士,大家在颠簸行车中、窗外凌乱流景中可以震迸挤闪出自己想做的任何松散行径。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6、放烟花,或者看烟花(请到允许的区域里放哟)
大人们一到新年,似乎袋里有的都是闲钱。逸兴到时,斥两百文购大万花筒三个,摆在河岸一齐放将起来。河水反照着,映成六株开满银花的火树,这般光景真像美丽的梦境。东岸上放万花筒,西岸上的豪侠少年岂肯袖手旁观呢?势必响应在对岸—亡也放起一套来。继续起来的就变花样。或者高高地放几十个流星到天空中,更引起远处的响应,或者放无数雪炮,隔河作战。闪光满目,欢呼之声盈耳,火药的香气弥漫在夜天的空气中。
——丰子恺《新年怀旧》
7、团圆饭,年前的各种奔波,不就是为了这一顿吗
除夕这一天,寒流突然袭到了台北市,才近黄昏,天色已经沉暗下来,各家的灯火,都提早亮了起来,好像在把这一刻残剩的岁月加紧催走,预备去迎接另一个新年似的。
长春路底的信义东村里,那些军眷宿舍的矮房屋,一家家的烟囱都冒起了炊烟;锅铲声、油爆声,夹着一阵阵断续的人语喧笑,一直洋溢到街上来。除夕夜已渐渐进入高潮——吃团圆饭——的时分了。
——白先勇《台北人》
过年的那些事儿

电影《饮食男女》
8、初一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农村人最看重春节,一年到头地里苦干,此时才脱空,可以吃喝些好的,亲眷处走动走动,拜拜岁。拜岁不能空手,要到南货店买烟酒、拜岁包。过年送酒,不能落单,要成双成对,一对酒瓶用一根纸绳系住,收口处有绳结,可以拎着走,不会滑脱。还有拜岁包,店里当伙计,拜岁包是基本功,要包得紧实,还要漂亮。
——张忌《南货店》
9、初四迎接灶王爷
到春节,关公面前摆着五碗(碗,供品的单位量词。旧俗,过年时,献给神佛供品的底坐,常垫以饭碗,内盛小米,与碗口齐平,并覆盖红绵纸,然后上面再摞月饼、蜜供等食品,谓之一碗。)小塔似的蜜供、五碗红月饼,还有一堂干鲜果品。
财神、灶王,和张仙(即送子之神。传说是五代时游青城山而得道的张远霄。宋代苏洵曾梦见他挟着两个弹子,以为是“诞子”之兆,便日夜供奉起来,以后果然生了苏轼和苏辙两个儿子,都成为有名的文学家。)(就是“打出天狗去,引进子孙来”的那位神仙)的神龛都安置在两旁,倒好像她的“一家之主”不是灶王,而是关公。
——老舍《正红旗下》
10、初五迎接财神爷
往往是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起了响亮的歌唱声:“财神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听到门外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盛上半碗饺子,让男孩送出去。
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他们提着瓦罐,有的提着竹篮,站在寒风里,等待着人们的施舍。这是叫花子们的黄金时刻,无论多么吝啬的人家,这时候也不会舍不出那半碗饺子。
——莫言《故乡过年》
过年的那些事儿

电影《过年》
11、庙会的风俗古老,但还是要逛逛
其实我不该到城隍庙去的。在这个时候一去,你知道,当然会有什么结果。在归途中带了一大堆东西,走马灯,兔子灯,几包中国的玩具,还有几枝梅花。回到家里,同乡送来了一盆家乡著名的水仙花,我记得儿时新年,水仙盛开,发着幽香。儿时情景不自禁地出现在我眼前。我一闻到水仙的芬芳,就联想到春联、年夜饭、鞭炮、红蜡烛、福建桔子、清晨拜年,还有我那件一年只能穿一次的黑缎袍。
——林语堂《记旧历除夕》
12、新年忙碌,偷闲看看书吧
早晨起来,拿着几本爱读的书,装满一袋花生水果香烟,我每到这些小山中没有人来侵犯的地方去享受静瑟的空气。看倦了书,我就举起眼睛来看山下的长江和江上的飞帆。
有时候深深地吸一口烟,两手支在背后,向后斜躺着身体,缩小了眼睛,呆看着江南隐隐的青山,竟有三十分钟以上不改姿势的时候。有时候伸肢体,仰卧在和暖的阳光里,看看无穷的碧落,一时会把什么思想都忘记,我就同一片青烟似的不自觉着自己的存在,悠悠的浮在空中。
——郁达夫《迷羊》
13、老家的朋友,一年可能只能见这一次
我的亲戚老友常到我家闲谈平生,清茶之外,佐以小酌,直至上灯不散。油灯的暗淡和平的光度与你的建筑的亲和力,笼罩了座中人的感情,使他们十分安心,谈话娓娓不倦。
——丰子恺《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过年的那些事儿

电影《过年》
14、春节去影院,好像快变成新的风俗了
有些人一拍电影便要寻找传奇,便要搞那么多悲欢离合、大喜大悲,好像只有这些东西才应该是电影去表现的。而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时,又慌了手脚,迷迷糊糊拍了那么多幼稚童话。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贾樟柯《贾樟柯电影手记》
15、去公园围观大爷大妈们凑乐跳舞,提前感受退休生活
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
——冰心《童年的春节》
16、难得回家,拍一拍家乡的街道吧
罗微爱拍街道,摄影多半是沉默的,而街道却充满声音,不,不是人类的原始的声音,而是符号,那是街道上特殊的语言。无论在墙上、地上、灯柱上,到处可见街道的语言,罗微也爱把这些摄影下来。有的语言充满霸权:禁止招贴,不准泊车;有的语言彬彬有礼:工程维修,引起不便之处,敬请原谅;有的语言自高自大:我是肥土镇的国王;有的语言穷追猛打:莫一鼎,如不将债项还清,将向你公司索取。
许多语言,令罗微和花艳颜皱眉,有的令她们微笑。有时候,橱窗内的一只花瓶也会说话,瓶身上写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除了静态的景物,罗微也摄人,摄生活在肥土镇的人,描述他们的生活。渔人捕鱼,工人搭棚架,主妇买菜,儿童上学,白领上班。
她拍摄快餐店的职工、百货公司的售票员、邮差、看更、警察、女司机等等。最近,星期五的中午,她在清真寺外拍摄穆斯林的信徒,男子戴着小帽,女子披着头巾。
星期天,罗微到飞土大道中的休憩公园和名店区拍摄外籍女佣,拍她们聚坐在橱窗前、水池边、长廊里、天桥下,谈话,读书,祈祷,念经。肥土镇充满了各地的人,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国籍,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季候年代的移民,共同生活。但愿镇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西《飞毡》
17、早起逛一逛花鸟鱼市
花鸟鱼市在道外区的头道街到六道街上,在松花江北岸的大堤之下。届时,江堤上、江中的沙舟上到处是放风筝的人,风筝满天皆是。我逛花鸟鱼市总要带上小女儿,算是一种培养吧——这也是哈尔滨人共有的风俗。生活的好坏很难预料,培养子女一点爱好是很重要的。江堤下的这条老街大约在三四十年前就是花鸟鱼市了,除了下雨,它总是充满阳光。
——阿成《哈尔滨人》
18、扫除门前的夜间积雪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
过年的那些事儿

电影《吉祥如意》
19、一边烤火嗑瓜子,一边听故事讲故事
你知道吗,故事是水的一种,故事降落似雨,流转似江河,储起似深深井。故事力大无比似瀑布,霎时又轻身,似雾水花连蜘蛛网都压不断。故事走啊,走啊,一朝脱离大地,就变成大海。
故事有长短、分长幼,向地上行过十万八千年。一切故事终要脱离大地、落入大海去。那时刻,风将故事一丝丝牵起,热故事向上面,冻故事向下面,就算望上去茫茫无边,仍然有其秩序。终年向大海上过日辰的人,你见他寂寞吗?似乎寂寞,不过,若然真的寂寞,你又如何解释一班又一班人,世世代代地,不间断地,仍要向大海去?——实情他是知道,一切故事终要脱离大地、落出去变做大海的。
所以他不顾一切舂入大海,与故事汇合;他是要活作一个故事,要做万千故事一份子、永恒流传。
——林棹《潮汐图》
20、去山里溜达溜达,亲近大自然
我认为孩子在山里认得各种植物动物,懂得与它们和睦相处,看得出风霜雨雪变幻的征兆,也是学学。我始终不能相信从书本上能学来一个光明的世界、幸福的世界。……可我觉得光明就在河流旁的岩石画上,在那一棵连着一棵的树木上,在花朵露珠上,在西楞柱尖顶的星光上,在驯鹿的犄角上。如果这样的光明不是光明,什么又会是光明呢!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21、听一听京剧,新年最适合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
说着数点便响起来。开场的是一出武戏《挑滑车》。角儿刚上来,亮了一个,便跟者有喝彩的声音。这折戏用来热场,是极好的。说的虽是个鲁莽的英雄,倒也十分的有作为,观众便会投入。
这叶惠荃因为后生,英武逼人,眉宇间又有些富贵气。肩上四支蓝色令旗,上下翻飞,倒真将个少年气盛的王爷将军演得很像一回事。
——葛亮《北鸢》
过年的那些事儿

电影《霸王别姬》
22、看花灯——试试寻找儿时的惊奇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老舍《北京的春节》
23、闲坐一整天,看羊吃草,看狗打架
所以比如去年这个时候,我在家里被他们硬拉住了不放走,我只得恳请到山脚下鬼窝庐里单独过日子去。那一个来月,倒是顶有出息,自己还享受,看羊吃草,看狗打架,看雨天露濛里的塔影,坐在“仙人石”上看月亮,到庙前听夜鸮与夜僧合奏的妙乐。
——徐志摩《徐志摩书信集》
24、拍一张全家福,最好每年一张。你会发现,时间是最大的魔法。
或许,每个中国家庭都有这样一张全家福,中青年夫妇、老人孩子……照片中,人人都在笑。那是典型的中国人的笑,很含蓄,不张扬,知道镜头在对着他们,因而笑得很好看,很腼腆。
摄影师说,再笑笑。茄子、茄子。小朋友,笑得过头了,不要露牙齿,不要摇头晃脑。说的就是你,右边那个小弟弟。看这里、看这里——伸出拳头来 ——我数三二一。
——魏微《烟霞里》
25、喝!和老爸碰个杯
在上海的朋友于旧历祭灶之日写信给我,末云:过年照例要过,而支出大增,酒想买一坛而不大能,而过年若无酒,在我就不是过年了。初二那天的信里又说:酒已得一坛,大约四五十斤,年前有人说起极好极好,价为廿万,比市价八折,又有人垫款,谁知是苏州的绍兴酒,大失所望。绍酒好处在其味鲜,伪绍酒的味道乃是木侄侄的也。
——周作人《过年的酒》
过年的那些事儿



电影《过年》
26、陪妈妈去散散步,说点母子(女)之间的心里话
我是腊月二十九晚上回到阿克哈拉的。大年三十我们大扫除了一通,晚上我们一边吃年夜饭,一边商量明天怎么过年。
后来妈妈想出一个主意来,她说:“我们一大早起来,穿得厚厚的,暖暖和和的。把家里的三条狗也带上,一起穿过村子进入荒原,一直向南面走,直到走累了为止。”她还说:“这一次要去到最远的——远得从未去过的地方看看。”我们都是喜欢散步的。
——李娟《我的阿勒泰》
27、敲锣打鼓,舞龙舞狮
镇上备有锣鼓的人家不很多,但是各坊都有一二处。我家也有一副,是我的欢喜及时行乐的祖母所置备的。平日深藏在后楼,每逢新年;拿到店堂里来供人演奏。元旦的下午,大街小巷,鼓乐之声遥遥相应。现在回想,这种鼓乐最宜用为太平盛世的点缀。丝竹管弦之音固然幽雅,但其性质宜于少数人的清赏,非大众的。最富有大众性的乐器,莫如打乐(打击乐器)。俗语云:“锣鼓响,脚底痒。”因为这是最富有对大众的号召力的乐器。
——丰子恺《新年怀旧》
28、贴春联、贴窗花
春节从贴对联开始。我家地处偏僻农村,贴对联的人家很少。父亲在安国县做生意,商家讲究对联,每逢年前写对联时,父亲就请写好字的同事,多写几幅,捎回家中。
贴对联的任务,是由叔父和我完成。叔父不识字,一切杂活:打浆糊、扫门板、刷贴,都由他做。我只是看看父亲已经在背面注明的“上、下”两个字,告诉叔父,他按照经验,就知道分左右贴好,没有发生过错误。我记得每年都有的一副是: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这是父亲认为合乎我家情况的。
——孙犁《记春节》
过年的那些事儿

影视剧《家有儿女》
29、在热闹的日子里,什么都不做,也是可以的
人生中总有那么一刻,你会对已经拥有的一切陡生厌倦,像冬天赖在热被窝里赖得太久,那过于符合心意的绵软和舒适终于变得乏味,房间里充满了你自己的气息,皮肤里、头发里的油脂味,夜间呼吸出的口腔气息,甚至昏睡中放出的屁的味道。它们全都在,因为睡前你紧闭门窗,像存钱一样把这些热气留住,积蓄在一起。
然而这时,你看着玻璃窗上模糊的蒸汽,一股难以解释的忧烦袭上心头,外面寒风刮擦枯枝的声音都变得爽利诱人,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跳出去,赤裸身子冲到外面,甩开双腿用最快的速度奔跑,远远离开那些熟悉的、陈腐的东西,越远越好。
——张天翼《纪念日》
30、春节假期,你还有什么想干的事情?(文章源自《凤凰网读书)
过年的那些事儿

过年的那些事儿

过年的那些事儿

过年的那些事儿

过年的那些事儿
画 川 居 士 的 博 客 谢 谢 您 访 问 阅 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