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历史记忆中,有这样一座古城:
在这里,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造就战国七雄中能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北方霸主;汉高祖刘邦大-战-匈-奴,崛起中的大汉与巅峰时期的草原雄主展开极限交锋;北魏孝文帝在此厉行-改-革,浇灌出盛世的种子,“中国由此迈向大唐”……这就是——大同。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了山西,发现了黑色的“煤”与“醋”背后的异彩纷呈的古建筑宝库;也就有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大同,这座距离北-京只有330多公里的低调古城。人们涌向这里,感慨于重修过后更显宏伟的巍峨城墙,流连于屹立千年壮丽精美的云冈石窟,惊叹于飞架在绝壁之上的悬空寺……而这只是大同万千风采的一部分。
这座城市曾三度成为王朝的首都、陪都,但与洛阳、南京甚至北京等其他古都相比,她总是多了一分战火烽烟淬炼出的雄壮与凝重。自2300年前建城以来,她一直伫立在黄土高原的东北缘,担当三晋之门户、北方之锁钥。她是农耕与游牧的结合点,是中华与西域对望的一扇窗;她见证过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相遇。漫长岁月、无尽色彩将大同渲染成一座格外厚重又丰富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