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清代的玉牒

2017-12-23 22:22阅读:
玉牒泛指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典册,佛道之书等,特指皇族的家谱。在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影响下,从皇帝到百姓都重视自己的家谱。我来介绍一下清代的玉牒:

清代玉牒现存1070册,记载翔实、装帧华丽,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
纂修玉牒是爱新觉罗家族维护其皇权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顺治九年(1652)设立了宗人府,掌管爱新觉罗家族的属籍,并编修玉牒。顺治十三年(1656)又在宗人府下专开玉牒馆,掌管玉牒的编修工作。以后定制每10年开馆一次修玉牒,修成则闭馆,成为例开之馆。馆设正、副总裁统领其事,无定员,届时由皇帝从宗人府宗令、宗正及满、汉大学士、礼部尚书、侍郎、内阁学士内钦派。

每到修玉牒之年,首先由宗人府具奏请旨,皇帝亲简玉牒馆正副总裁。他们根据每年的登记造册,对黄册、红册所记载的皇族人口材料进行整理,按支系、辈分逐一排列,草拟出玉牒的初稿。初稿分三种:
第一种为帝系玉牒,即将皇帝直系单独编纂成册,内容很简单,上以肇祖原皇帝开始,下到修纂时之当代皇帝,只收录皇帝本人及皇子。每朝皇帝名下列其诸皇子名字、行次、爵号,以嗣位皇子居中,其他诸皇子的排列是左右一边逐个依次而列,以右为大。每代皇帝及其皇子为一页。
第二种为宗室玉牒,以太祖努尔哈赤之父显祖塔克世为本支,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宗室玉牒详细记载了显祖后裔的繁衍情况。
第三种为觉罗玉牒,显祖的伯、叔、兄、弟为旁支,子孙后裔
称为觉罗。觉罗玉牒记载了兴祖福满、景祖觉昌安后代的繁衍情况。

按格式可把玉牒划分为竖格玉牒(也称直格玉牒)和横格玉牒两种。竖格玉牒每页15行竖格,按辈分顺序分别详细记载宗室、觉罗子女的情况。横格玉牒则每册格数不等,有11至18个。通常每横格代表一个辈分,辈分最高者写于卷首第一横格,其子孙后裔依辈分递降。
玉牒所记内容主要包括封爵、授职、生卒年月日时、享年、生母姓氏、妻妾姓氏及岳父姓名、职衔等。皇帝则另加被立为皇太子的年月、即位年月日、谥号、生母姓氏及徽号、后妃晋封等。皇族女子不载入横格玉牒而载入按辈分编修之直格玉牒。
玉牒以满、汉两种文字抄写,现存者用朱墨书写,已死者用黑墨书写。编完后,上呈皇帝审阅钦定。顺治时,准将玉牒抄3份,分别藏入皇史宬、宗人府、礼部。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为抄两份,分别存于皇史宬和盛京敬典阁,其底本则仍装订成帙,存于宗人府。终清一代,共修玉牒27次。后于1921年,溥仪又组织人力做最后一次补修,共纂修过28次。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