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王鼎钧的两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

2022-08-24 13:27阅读:

自从2013年在三联书店出版了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四部曲》以后,我和鼎公的通信联系一直比较密切。其实他远在美国,直到今天,我仍然和他缘铿一面,用他话来说,连“匆匆一握”的机会都没有找到。但是我和他的通信,总共竟有三五百通,字数达五六万之多,信中所谈,多与文章和图书有关。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为《鼎公与我的文字缘》,细述我从鼎公那里得到的教诲和启发。
当然,因为保持这样的联系,鼎公与我的出版合作也一直在继续。

图片王鼎钧先生

2014年,我从三联书店退休以后,被商务印书馆返聘做特约出版策划人,协助商务联系作者和策划选题。我自然会想到鼎公。

见我约稿,鼎公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很快编好了一本随笔集,题目就叫《滴青蓝》,取青蓝两种墨水之意。这是他笔耕不辍以九十高龄写就的新篇。我把此书我交给商务印书馆的编辑,选题顺利列入计划,编辑工作也按部就班
地进行。

忽然有一天,责任编辑告诉我,说鼎公这本集子一共四组文章,其中有一组,是专门谈基督教精神和基督教文化的随笔。按照现在的出版管理有关规定,凡是涉及宗教问题的书稿,都要送有关部门审稿。这本书中谈宗教的文章虽然只是一组,也在送审之列。尽管编辑认为,这些文章应该没有政治问题,送上去审查也应能通过,但是一旦送审,就不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什么时候批回来,甚至能不能批回来,我们都不可预测。编辑这时很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我说没关系,我和鼎公商量一下。于是我给鼎公写信,告诉他目前的困境,提给他两个方案,请他选择:一个方案就是按规定送审,静静等待结果,估计出书会推迟很长时间;另一个方案是换一组文章,把谈宗教的文章抽掉,另编一组新文章收入书中,这样排好版后很快可以出书。鼎公当天就给我回电邮,说是采用第二个方案:同意换文章。第二天,又发来电邮,将新编辑的一组文章发给我。同时附了一封信,告诉我他之所以同意换文章的道理。

图片《滴青蓝》
他在信中告诉我,基督教里有两句话,是他的人生格言:改变那不能接受的,接受那不能改变的。意思是说,有些现实的结果,你明知道不能改变,就不如索性从容地接受。他同意抽换文章,就是一种尊重现实的表现。他还对我说,他认为我做了一辈子编辑,实际上也是在按照这两句话在掌握自己的原则。

后来我专门查过资料,发现这两句话是有出处的。出自20世纪美国神父尼布尔的一份著名的祈祷书。它的原文第一段是这样: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译为中文是:
“上帝,请您
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
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我并不信奉基督教,但是我忽然觉得,这两句话对我简直是醍醐灌顶,给我带来了深刻的人生感悟。也可以说,鼎公的两句话,概括和针对性很强,对我几十年的编辑生涯做了一个总结。

我暗自想,自己从走上编辑道路那一天开始,就怀抱文化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自己编好书来促进社会改造和思想进步。这就是要“改变那不能接受的”,身体力行,帮助我们的社会不断克服弊病,使之变得越来越好。因此多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总是致力于出版一些有助于思想启蒙的书。但是,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目标我们无法达到,或者无法一步到位。这时,我们需要灵活处理,不能大步走时就小步走,不能快步走时就慢步走,不能直线走时就曲线走,总之还是要坚持往前走。这就是必须尊重现实,“接受那不能改变的”。我们中国人喜欢讲,“顺天意,尽人事”,或者说人生要“顺势而为”,其中的意思,我认为和鼎公的两句话相近。

我想起曾经有一次,我编辑一位著名作家的作品。这本书的理论价值很高,在当下出版很有现实意义,但是,因为题材敏感,内容不免有些偏激,我为了稳妥起见,动笔删去了一些不便公开发表的东西,使得作品多少有些伤筋动骨,但毕竟促成它的顺利出版和发行。这事令我困惑,不知自己这样处理问题,算不算是“功大于过”?我为此曾撰一文,发表后寄给鼎公闲阅,没想到他立即回复,这样说:

“‘刀下留书’(注:指我的文章)写得很有趣。我想起当年华北农村春天照例缺粮,叫做‘春荒’,家家吃番薯度过。番薯存在地窖里,秋收后放进去,放到来年春天,难免发霉。主妇们用一种特制的小刀除去发霉的部份,小刀奇形怪状,能削、能切、能挑、能挖,把一块遍体疮疤的番薯雕刻成玲珑的太湖石。不管甚么模样,番薯仍然是番薯,仍然是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分、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番薯,把每一家的小孩子养得又白又胖。

“遥想您在那知识界的荒年,春寒料峭,您左手紧握番薯,右手以笔作刀,聚精汇神,用尽一切雕刻的技巧,把不准下锅的部分减去,使那嗷嗷众口还是得到蛋白质、脂肪、糖分、矿物质和维生素,您这样的行为也是天地正气,正气中的‘地维’。我认为天柱地维不能混为一谈,以宗教为例,殉教的人是天柱,宗教赖以提高,妥协者是地维,宗教赖以延长。殉教者的精神遗产,靠妥协者保存、流传、发扬,二者都是推动历史的人。”

我觉得,鼎公真是通达之人,他的回复不仅为我解惑,而且令我深受鼓舞。他对此事的理解,大概就是基于“改变那不能接受的,接受那不能改变的”这一理念吧。


图片鼎公赠作者的墨宝
从理论层面上说,鼎公的这一理念,实际是讲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告诉人们,实现理想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从现实出发,必须克服不切实际的盲目性。既要怀抱理想,又要尊重现实,这两者的关系必须处理好,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有缺陷的现实里面,不能总是安于现状,更不能陶醉和自我沉迷,他需要有所追求,有改变现状的进取精神,尽管这种改变常常要通过妥协来实现。这是退一步进两步的道理。人类社会的历史,其实从来都是这样发展的。人们先要在妥协中求生存,继而取得进步。

但是,作为个人,进取和妥协,两者孰重孰轻?我以为,人人都需要有强烈进取精神,这种精神应该是一种理想之光,照耀着人的一生。

不能不说,鼎公这朴素之极的两句话,其中包含大智慧,是至理名言。于是我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想到这些,我真想说一声:鼎公,受教了。




作者简介
李昕,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起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4年,曾担任社长助理兼编辑室主任。后曾担任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总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