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男子被风筝线割伤索赔5万遭拒:非致命纠纷,为何总是一地鸡毛?

2020-09-25 18:31阅读:

男子被风筝线割伤索赔5万遭拒:非致命纠纷,为何总是一地鸡毛?
社交媒体上,“男子被风筝线割伤索赔5万遭拒”的事情触发舆论的广泛争议。据悉,事发于3月份,当时甘肃酒泉的殷先生骑车途中被风筝线割伤,右手小拇指肌腱断裂,脖子上伤口长约16公分。事后殷先生向风筝的主人张女士索要5万赔偿时遭到拒绝,当然,张女士也不是否认事实拒绝赔偿,而是觉得索赔金额过多,依照媒体所采访的情况来看,双方各执一词,基本上算是陷入一地鸡毛。
说实话,仅凭媒体的简短报道,我们很难判断基本的是非对错。甚至,按照张女士的说法“没做过笔录,没见过风筝”,言外之意,事情并没有“走程序”,只是双方私下协商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大概率也是可预料的。
在一定程度上,以媒体报道的事实为参照,殷先生的伤情确实不算轻伤,甚至就小拇指肌腱断裂这种问题,基本上是很难恢复到正常机能的,而且脖子上留下的16公分伤疤也基本上很难消除。但是,就事情的责任划分来讲,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因为“被风筝线割伤的事情”,并不是张女士正在放风筝时造成的,而是风筝断线后,没去合理处置就离开现场造成的。这种情况下,责任的划分其实就比较微妙了。于此,以伤情严重为由进行大额索赔,自然就会陷入各执一词的局面。
就殷先生的立场而言,这算是一场无妄之灾,作为李女士一方肯定是有责任的。但是,责任到底有多大,这其实需要在严谨的流程下进行评估。毕竟,在没有走正规流程
的情况下,开口就要5万,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拒绝这种索赔诉求。
然而,就社交媒体上的“风评”走势来讲,却还是偏向殷先生,觉得他伤势不算太轻,索赔5万真的不多。但是,这其中却存在很大的逻辑缺陷,误把”伤情问题“等同于“责任问题”。这导致,当李女士祭出“只愿赔偿医药费,实在不行走司法途径”时,殷先生方面就彻底被动了。
要知道,在众多的民事纠纷中,要想通过法理途径论是非,就要尽可能地留足证据,要不然,就“非致命纠纷”来讲,往往很难掰扯清楚。所以,如果这起“男子被风筝线割伤”的事情最终进入法理程序,这位殷先生不见得能获得高于5万的赔偿。
毕竟,站在事故责任划分的尺度上,殷先生自己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至于承担多少,这依旧需要依据现场证据去量化。至于有人强调,要不是李女士的风筝线,殷先生怎么会如此倒霉呢?这种简单的归因逻辑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但是,回到具体的赔偿问题中,却不能这样简单的去归因,要不然会产生更大的纷争。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提到的公平原则,并非是绝对的公平,而是在共识框架下的公平,这种时候不见的都能满足所有人的诉求。但是共识的框架下,公平原则的可见性却能普遍存在。
另外,越是“非致命纠纷”,越容陷入“持续性的纠缠”,同时也会面临“狮子大开口”的讹诈式索赔。这种情况下,双方要想达成一致,基本上就只能靠人品。所以,对于僵持不下的民事纠纷案件来讲,最好的办法还是走司法途径。
毕竟,总体上而言,这不容易受气。但是,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不愿意“走程序”,就在于很多人并没有形成律法意识,这导致“私了逻辑”在市井中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依靠私了解决的纠纷,往往是那种看起来没什么争议的纠纷,要是双方毫无商谈的余地,基本上还是难以避免法理这条路。
当然,有的民事纠纷的解决,是伴随着法理和私了勾兑完成的,总的来讲,双方是为各自利益最大化而考量的,这种情况下,怎么划算怎么来自然是主要趋向。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人为赌气,非要争出个高下是非才作罢的情况。
与此同时,在民事纠纷中,赔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过分道德化。所以,出现双方恶语相向的图景也就不足为奇。事实上,在赔偿和索赔的问题上出现争议,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的现实处境中,索赔方只要不满意,就会立马充满怒气。
“这一点”上,李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殷先生的态度很不好,一言不合就谩骂。对于这样的情形,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是,从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而言,其实是很不好的一种现象。你让人家赔偿,人家有异议,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难道只有提需求的权利,而没有拒绝的权利吗?如果真是这样,才更令人感到可怕。所以,当人品已经无法作为平衡事实的筹码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法理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只有如此,才能将“讹诈式索赔逻辑”彻底消解掉,让责任划分更加明确。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