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学生抵制王攀恢复招研资格:陶崇园的悲剧,为何不能就这样过去?

2020-11-28 00:08阅读: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坠亡两年后,其导师王攀获公示“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以下简称:恢复招研资格),引起校内部分学生的不满。要知道,具体的事由还要追溯到两年前陶崇园的坠亡,按照“陶崇园姐姐”公开的声讨,陶崇园在研究生期间,“长期遭受导师压迫,被迫叫导师爸爸、给导师买饭打扫卫生、被导师阻止深造”,而其中所指的导师就是王攀。
事实上,从“陶崇园坠亡善后完结”到“王攀获公示恢复招研资格”仅才过去一年半时间,因为就“陶崇园家属”和王攀掰扯陶崇园的坠亡就用掉一年多时间,只是人已经坠亡,留给家属的也只是可量化的赔偿和一声无关紧要的道歉。然而,王攀还是王攀,两年后依然会被列在“恢复招研资格”的行列里。
虽然,校方就王攀出现在公示名单中回应:流程还在进行中,不是最终名单。但是,对于“问题导师”再次出现在“恢复招研资格”的名单里,总让人觉得“陶崇园白死了”。虽然在一定层面上,王攀此次复出,大概率会比较收敛,起码不会再肆无忌惮的威逼自己的学生”叫爸爸“。
但这些也只是预设王攀有改正,而回到“问题导师”的层面,却让人觉得很不舒服。说到底,像王攀一样的“问题导师”应该还有不少,然而并不是所有被狩猎的学生都像陶崇园最终走向崩溃。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和措施,很容易让“问题导师”更加猖獗。
所以,对于“学生抵制王攀恢复招研资格”一事,应该是不想让陶崇园的悲剧重演。一方面,确实是不希望王攀复出;另一方面,通过对王攀的抵制,其实也是在给“问题导师们”提个醒:“狩猎游戏不仅可以玩死学生,也可以玩死自己”。
当然,类似“陶崇园的悲剧”,近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件来。很多时候,作为局外人在围观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导师真是不配为师。虽然有句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逼学生“叫爸爸”这种事情总还是不合适的。毕竟也是导师一枚,怎能不讲最基本的“师德”?
坦白讲,导师狩猎学生,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狩猎归狩猎总要有个度,买个饭打扫个卫生,这些还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最怕的就是借师生互动的幌子,搞无底线的人性狩猎。事实上,王攀导师真的缺儿子吗?当然不是,而是想借这种互动,树立自己的威风。
很多时候,在人性狩猎的逻辑里,很可能没什么“有利可图”,但对于狩猎者而言,可能就是为好玩儿。所以,不用“有利可图”的逻辑去定性“王攀们”的出发点,因为“一认
真你就输了”。毕竟对于人性狩猎来讲,要的就是无限的掌控以及最大的臣服。
记得在陶崇园坠亡事发之初,很多人质疑陶崇园心理脆弱,认为可能是内心抑郁放大了王攀的“狩猎行为”。可事实上,随着“陶崇园家属”披露的细节,貌似“脆弱论”开始销声匿迹。因为,当一个研究生被导师阻止深造时,意味着什么,应该不用多说。
与此同时,“学生抵制王攀恢复招研资格”,并不是只考虑他直接恢复资格的问题,而对于学校公示的态度,就有些不满。说到底,像王攀这种“问题导师”,就应该“一棍子打死”,起码不应该出现在恢复招研的序列当中。当然,随着舆论的跟进,相信校方所说的“不是最终名单”会成真,也就是王攀应该大概率不会被恢复招研资格。
在一定程度上,公示的意义就在于想“探一探”,“听一听”周遭的声音,起码对于王攀恢复招研资格来讲是这样的。只是这一探,不仅触怒校内的学生,也连带引发舆论的深度质疑。说实话,就王攀来讲,既然已经在导师的路上,因人性狩猎导致过“学生坠亡”,那么最好还是别在让他当导师为好,毕竟人命关天,他并不冤。
说到底,人们也并不是要把王攀置于绝境,只是希望他不再出现在导师的序列里。也就是王攀只要不当导师,干其它的工作应该没有人会在意。因为,人们真正在意的还是“陶崇园悲剧”之外的现实意义。毕竟,陶崇园的悲剧,不能就这样过去。
而陶崇园的悲剧,为何不能就这样过去?除却是抵制活动发起者们所关心的问题,也是舆论中较为深远的回声。我们老说“教育出现问题”,问题出现在哪里,往往好像显得很笼统。可是当王攀这类“问题导师”能再次被“带病复职”时,总让人觉得有些人是在糊弄问题。
说实话,没有王攀带学生,武汉理工大学的天塌不下来。反而会显得更加湛蓝。反倒是王攀的卷土重来,会让武汉理工大学的天顿时失色。只可惜,这场保卫武汉理工大学清誉的人,尽然是一群最没有底气的学生,还好舆论没有落后,一切还是有希望的。
此时此刻,不知道陶崇园的家属怎么想,或许他(她)们在得到王攀的道歉和赔偿之后,永远不想再见到王攀;又或许,他(她)们仍然耿耿于怀,无法释怀。总之,只希望未来的教育中,王攀们少一些,陶崇园的悲剧少一些。至于想要“清零”,真的是任重道远。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