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嫌托运贵4男子当场吃完60斤橘子:为何会出现这种自虐惜食行为?

2021-01-20 20:35阅读:
近日,在昆明机场发生一件“尴尬事儿”,4男子嫌托运费贵(托运费需300元),竟然当场吃完返程前花50元买的一箱橘子。据“当事人”称,4个人在机场用了半个小时才将60斤橘子吃完,之后便上火嘴角起泡,并直言再也不想吃橘子了。
对于这样的生活插曲儿,如果不以“当事人”的实际感受出发,总让人觉得这更像是行为艺术,而非现实无奈。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食物相对匮乏的年代,还能被人们所理解,但是发生在当下,总让人觉得“当事人们”有些一根筋儿。
在一定程度上,“惜食行为”是值得推崇的,无论是在什么年代。但是,当“惜食行为”走向强迫和自虐时,确实就有些不太正常。要知道,类似“自虐惜食”的“尴尬事儿”已经不只是个例,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人在囧途”中的基本标配。
事实上,对于当事人们来讲,他们所认为的托运费贵,并非是付不起300元的托运费,而是就橘子的购买费用远低于托运费而言的,并且他们已经在机场准备立马返程,所以一箱橘子的处理就变得纠结起来。
说到底就是“托运有些不值,扔掉有些可惜”,索性自己吃在肚子里算完事儿。然而,一个人短时间内吃掉15斤橘子,无论如何,这肯定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甚至,从饮食的角度上而言,这已经算是严重的暴食操作。
至于“当事人们”所称的“隔天上火嘴角起泡”,这属于民间的通俗表达,而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很明显属于暴食后身体短暂的内分泌失调。但是,回到具体的事件审视上,这除却属于个体认知的问题,更反映出食物匮乏时代给人们留下的惜食定式思维。
要清楚,在既定的惜食理念中,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认可食物对于人的绝对重要性,承认食物背后的劳动不可忽视;其二,食物匮乏时代留给人们的饥饿记忆已经植根于心,所以食物的价值首先不在于健康,而在于满足人的饱腹感。
就“其一”来讲,这属于较为正统的惜食认知,也就是全球范围内都认可的理念。因为对于食物来讲,属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并且是永远排在首位的因子,所以,无论再过多少年,可能惜食认知依然还是会被推崇的。
而“其二”的意义在于,它属于食物匮乏对所处时代食物认知的一种固化,也就是自虐惜食行为的主要根源。这种认知,对于父辈一代来讲是比较显著的,比如热衷吃剩饭,或是勉强吃完盘中的食物,所有的行为看似都是为“惜食”,可事实上,更像是对饥饿综合征的一种应激消解过程。

另外,很多人提出,吃不掉为何不给路人分享。在一定程度上,这不仅是个道德问题,更是个技术问题。因为对于公共场合下的“路人分享”,最为关键的是信任的建立,尤其这还是“食物分享”就更是比较难搞。所以,对于当事人们来讲,他们的选择并不多。
其实,最好的处置方式是,能带多少带多少,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只要不带勉强的性质,就是合理的。因为对于当事人们来讲,他们目前并不缺乏食物,所以身体健康应该被列为首要考虑因素,而后才是考虑浪费的问题,惜食的操作。
不过,从当事人们后续的反应来看,已经承认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妥。因为,一次性吃太多同类食物,是会把既定的食欲给破坏掉的,所以他们说出以后也不想吃橘子的话,大概率是肺腑之言。毕竟,15斤橘子一次下肚,真还不只是个“数学问题”,更是个“医学问题”。
与此同时,在食物充盈丰沛的年代,我们如何平衡浪费食物和爱惜食物的度,最好还是要就事论事。要不然,过分强调所谓的爱惜食物,很容易将食物的意义异化。当然,从根本上讲,这一切都是观念对人本身的异化反应,该矫正的认知还是需要矫正。
说到底,在既定的是非判断上,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情境涉入过程中的条件限制,也就是不能因为世界上还有很多吃不饱饭的人,就认为自己必须勉强要把盘中的食物都吃掉,甚至不考虑对身体有没有伤害。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对于浪费食物的判断上,却还是总把极端的例子拿出来对比。
这就导致在具体生活中,很多人在食物的处置上,往往会忽略掉自己的感受和态度,反而会更在意周遭的看法。所以对于“嫌托运贵4男子当场吃完60斤橘子”的事儿而言,除却是既定时代“饥饿综合征”的跨时空体现,更像是公共认知对个体认知的一种胁迫,即便4个男人看起来都是自愿的。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姬鹏。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