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格雷厄姆的错(第1次修订)

2011-06-15 16:32阅读:
文/富捷

多年后发现,查理·芒格比本杰明·格雷厄姆伟大。他是百科全书式人物,跨学科海量阅读造就普世智慧。经济学、行为学、心理学、金融学、物理学、数学、哲学、文学,他一概通吃,这让他具备超乎常人的洞察力,更能看透事物本质,思维更接近道。

对,格雷厄姆是华尔街教父。在20世纪30年代初,格雷厄姆是富有激情的年轻分析师,他抨击华尔街那些自命不凡的基金经理不关心企业价值,只做短期差价,他也抨击那些大师,比如当时最著名的巴鲁克、布拉迪。现在你能读到一本书叫《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这书就是巴鲁克自传,格雷厄姆对他又妒忌、又憎恨。格雷厄姆确实开创了价值投资时代,他是个人物,但大家必须反思,他的成功只属于那个年代。

今天,你不能再一味效仿《证券分析》上的所有理念,你不能再奉它为投资圣经。巴菲特说:“本杰明·格雷厄姆曾教我只买便宜股票,查理让我改变这种做法。这是查理对我真正的影响。要让我从格雷厄姆的局限理论中走出来,需要一股强大力量。查理的思想就是那股力量,他扩大了我的视野。”

你可能不知,巴菲特的一些名言是拿来主义,做一些包装便成了自己的语录。其中有一句人人熟识,他说他喜欢以40美分的价格买1美元的东西,其实原版是格雷厄姆在30年代末说的,他说他要用50美分买1美元。当巴菲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还未清醒,他自认为比格雷厄姆更注重安全边际、更保守,那时他信奉格雷厄姆的“捡烟蒂理论”,他并未对该理论做出调整。

格雷厄姆的操作模式很有趣。在当时垃圾横行、经济萎靡到不行的年代,他提出“捡烟蒂理论”。他只购买低于10倍市盈率的企业,或是远低于库存现金、账面价值的企业。他不考虑企业长期发展前景,只关注当前股价低估程度。他还有一个做法,不管低估企业最终是否上涨,只持有2年,最后往往这些低估企业一路低估,就是不
涨,2年后只能割出。另外他还有一个理论,叫“50%理论”,即在所持股票涨幅超过50%以后抛出。巴菲特发现,事实是许多股票在涨幅超过50%以后继续持有,若干年后你的收益会远远高于抛出价格。巴菲特想超越导师,他想获得比格雷厄姆更高回报,最后是芒格让他认识到,只要企业价值能长期持续增长,你没必要在到达一个高点就抛出,你不用追求严重低估,只要你购买的是超级明星股,价格合理公道就可买。因此你发现,巴菲特的投资案例全是芒格式,并非只购买比亚迪是屈从芒格。巴菲特有太多长期投资案例,譬如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企业,即便出现某些危机,他也未卖出一股,没有交过一次税。

说到底,格雷厄姆模式不考虑企业长期价值,只考虑当下低估程度。事实上格雷厄姆本没错,只因他生在那个年代。1929年以后,几乎遍地垃圾,不存在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企业,他只能谨慎操作,买便宜货,当股价大涨以后赶紧卖掉,那个时代的格雷厄姆考虑不到成长性,没有触发他想到成长性的环境与时代背景。环境与时代背景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与看事物的深度、广度、角度,而芒格与巴菲特认识到格雷厄姆的缺陷,因为他们已离开大萧条时代,他们站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

有时我们思考问题既要站在当下时代去思考,又要把自己带回历史,那你才能想明白许多事。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新浪微群】 【账户分析】


更多文章
『投资思想』 『宏观经济』 『高效学习』 『市场数据』 『企业分析』
『内幕阴谋』 『投资调查』 『个人账户』 『杂谈闲扯』 『读书札记』
『微博汇总 『书籍推荐 『年度总结


QQ交流群
投资中国-股票群:33975312 投资中国-统计群:16552880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