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收敛与锚定

2018-04-17 07:22阅读:
  前面讲了,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同1年期国债、1年期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利差空间,必须要收敛,才可以实现单规制。收敛,最终形成一个所谓的锚定利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信贷定价,并彻底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就算是完成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方法:第一、放手让市场自己寻找锚定,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放开完全竞争;第二、利用行政手段,引导大量低效信贷退出市场,进而压缩市场化利率,同时小幅抬升非市场利率,形成收敛。按照目前市场动向,以及,媒体搞出来的信息看,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特殊的国情,第二条路大概率。   10年期国债,还在不断上涨,说明长端利率在下降,同时,央行象征性的在借贷便利上加5个BP,这就是要两面施加压力,逼迫银行放弃低效信贷。所谓的低效信贷,主要指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贷款、包括低息房贷,这类严重依赖低息负债的信贷资产,会在本轮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政策打压下,一部分退出市场。依靠大量此类贷款的银行,主要是四大行和招行,因为,他们有大量低息负债,因此,市场反应跌幅较大,并不奇怪。
  目前,机构测算的银行业绩影响,考虑的都是提高10%存款基准后,对各大银行的业绩影响,没有考虑到市场化负债在这个情况下的下滑问题,因此,高估了兴业为首的市场化负债比例较高银行的实际影响。接下来,四大行可能要面对缩表压力,因为,的确出现资产荒,且从宏观数据看,我国居民部门负债率正快速接近美国,实际杠杆率增速很快,不支持在居民部门加速提升杠杆,只能从非金融企业部门继续压缩杠杆,要动真正低效的过剩产能部分,主要是政府和国企。这类资产,哪家银行都有,区别就是比例多少,存款立行的肯定背的更多些,因此,事关金融稳定。
  第一条路,放开手脚让市场自行竞争,速度会非常快,估计会看到1年期定存不是提升50%,而是100%,彻底抽干大行的护城河,因为,类似兴业这类银行,很大比例资产对应的是同业存放、应付债券之类市场化负债,价格远高于3%,考虑到存款
准备金因素和风险权重,同业转信贷,以3%的价格拿到存款都是可以接受的。兴业没有这样做的根本原因,还是行业约束并非,兴业没能力颠覆市场,而是,市场承受不了颠覆。如果,放开手,让市场急需资金的实体经济拿到低1个百分点的信贷,市场化负债不是4%-4.5%,而是,3%-3.5%,肯定更有利于金融资源向先进产能靠近,但是,大量低效资产面临流动性抽离,会形成系统性风险和呆坏账,必须要给大行时间,因此,行政指派性从各行业砍掉10%-15%的产能,从国企身上再来一次供给侧改革,就是最佳选择了。
  在这种大趋势下,大行加速买入国债,是明智选择。10年期国债3.7%的收益率,外加从央行拿到MLF可以抵押,且存在减税优势,这类资产将来不多了,要准备好替代一批从国企供给侧改革中砍掉的信贷需求,只能加速从债券市场里找平衡,因此,债券市场先走牛,大概率是大银行在行动,迅速调整资产负债表
  债券市场之后,就是市场化负债,因为,NCD市场的大力买入者并不是商业银行,也不是人们异想天开的四大行,而是各类非银机构和非法人机构,此时,大行面对缩表压力,必须加速从公开市场拿到资产,准备好替换未来砍掉的信贷,必然从国债、信用债、NCD市场一路买过来,会缓解市场化负债和非市场化负债之间陡峭的利率曲线。这种方法,对大行和政府来说,都是更容易接受的方案,不能完全交给市场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政府强行从供给侧砍产能和信贷来解决问题。
  如果,第二条路是最终选择,股债双牛势所难免。锚定利率,将加速下行,整个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会迅速往下掉。按照目前的拨备速度看,再有个3、5年最极限状态下的坏账问题,也足够解决了。在此过程中,市场估值会不断提升,蓝筹股大牛在后头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