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心智与错误(五)

2022-04-18 08:39阅读:

【注:6岁,就是大孩子了。入学前,孩子必须要做好各种准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成绩高低,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孩子能否一步步融入社会、长大。】


  在博文中,我讲了很多关于智力导向型教育模式同成绩导向型之间的差异。能力导向型,又同智力导向型有很多差异。教育,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能力导向型我妈说,神兽比我6岁时强。我的回答是,他是比我6岁时强,但是,别的孩子也都强。从智力的角度看,神兽是比我同年龄段时强。从能力的角度看,他未必有我同年龄段时强。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实际能力呢?

  判断一个孩子的所学是否能所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其面对生活、学习的实际能力如何。家长,可以找到一万个借口解释孩子未来可以具备某些能力。那,都无法替代孩子从小形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带来的优势。比如说,从小就培养孩子完成家务劳动的能力。

  培养一个会独立、能自理的孩子,比培养一个各科成绩牛的孩子,要重要的多。小事做不好,大事也不可能做好。什么叫小事?比如说,自己洗内裤。6岁生日后,神兽就开始自己洗内裤了。洗内裤、洗袜子,天天都自己做,自然而然,就会培养出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神兽问我在哪里学的做饭,我说在厨师培训学校。神兽说,他也要学做饭。我认为,把孩子送到烹饪学校上课,比上乱七八糟的培训班有价值多了。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根本谈不上实现伟大的人生理想。有很多人,会拿出历史上某位名人不能生活自理来反驳。这种肤浅的逻辑错误,是常见的认知谬误。这,就是很典型的结果导向。你娃,凭啥复制成功的结果?

  成绩、智力、能力,是三种结果。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人走向社会生活后的根本。成绩、智力,都是培养强大能力的过程。真正的结果,是实际能力。但是,成绩、智力,同能力之间存在很大距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培养能力,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接受高等教育,就是为了能听懂别人是在胡说八道。这,是不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同分数、智力还是有很大区别。高分、高智力,也很可能不具备真正的能力。真正的能力,必须要在实践中检验。智力,相对于分数来说,更具有普适性。能力,是在智力基础上,综合各种各样的素质,得出的实际结果。做不到,也就意味着一切免谈。很多事,不是能不能、难不难,而是,做不做的到。

  干家务活,是不是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那,是肯定的。洗内裤、洗袜子,当然会花时间。问题是,你娃入大学前,连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凭啥要求别人相信你娃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你娃,连自己都改变不了,又如何带领别人改变人生?

  教育最大的错,就在于着眼点不切实际

  家庭教育,对生活工作的影响,要远远超越学校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基本原则,比学科成绩要重要的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影响孩子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根本错误,并不出在孩子身上,还是家长没教好。你认为孩子太小,有些事情不需要他、她们自己做,那就是在纵容孩子摧毁自我成长。一切以成绩为导向,才是最大的错

  家长,以孩子学习成绩优异骄傲时,要多看看孩子实际智力和实际能力到底怎样。最粗鄙的自信,就是建立在分数上。自信、骄傲,建立在正确的位置上,尚且属于可以理解。在错误的位置上,那就是白痴。教育的根本目的性,才是一切行动的关键。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育,就是最大的错。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