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与蚯蚓:读凸凹的诗
(云南)一行
凸凹诗中最易让读者感受到的是其中的狠倔劲道和不平之气。这股“狠劲”在《钉子与墙》中表现为“我不相信”的执拗或偏执,在《诗论》中是“每行诗都是一条鞭子打人/好的诗只一鞭顶多三鞭就解决问题”的棒喝之论,在《我回来了》中则是“漩涡将河流穿骨/竖起来/插在大地上”的凌厉想象。狠劲带来了奇崛意义上的“不平”(“凸凹”一词的首要含义),亦带来了一种愤愤“不平”之感。有时,这是反对体制的不平(《一个人的体制,或无柄之刀》),另一些时候是痛说家史的不平(《母说,或家史》);有时,它指向“宇宙”(“太小”或“太大”)或“肉体”(它让人“喘不过气”),但更多的时候指向某些社会问题(《送行诗》中重庆“气场”的消散)或重要时事(《幼稚》中“人可以买来卖去吗”的疑问)。凸凹诗歌的另一特征,是其中的市井气息或生活感。这样的诗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有着丰富甚至复杂阅历的人写出来的,绝非语言在自身内部空转的写法。像《对于肉体来说》和《在仁和洞舀酒》这样的诗作,真的只有长期混迹于市井之中、并体会过“一口气的小实际和大空旷”的人才能写出。这些诗中满是人间的烟火味和腥膻味,但又没有走向当代诗中主流的叙事写法,而是保持了某种上世纪八十年来以来四川诗歌的议论和狂想风格。
呈现“狠劲”的核心意象,在凸凹诗中是“刀”。“刀”的寒光和血槽出现在他的许多诗作中,构成了他基本的想象模式。《一个人的体制,或无柄之刀》中,“刀”意味着“清醒、锋利”和“不听话”的反抗意志,它是“自由”的符号甚至“一个人的宪法”。在《那么多草原诗》中,“刀”的含义则相反,它的锋利与“风头”变成了让生命感到恐惧、在大地上无法躲避的“暴力”和“死亡”的化身。这两种含义的“刀”,我们在上世纪的四川先锋诗歌中已经见过不少,例如周伦佑《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便是将“刀”的暴力美学意义和对抗美学意义发挥到极致的著名文本。平心而论,这种诉诸对抗性和暴力性的诗歌是有其弱点的,因为“狠劲”或“锋利”都是是意志化和气质化的,稍不注意它就会滑向一种对暴力的炫耀、沉溺,一
(云南)一行
凸凹诗中最易让读者感受到的是其中的狠倔劲道和不平之气。这股“狠劲”在《钉子与墙》中表现为“我不相信”的执拗或偏执,在《诗论》中是“每行诗都是一条鞭子打人/好的诗只一鞭顶多三鞭就解决问题”的棒喝之论,在《我回来了》中则是“漩涡将河流穿骨/竖起来/插在大地上”的凌厉想象。狠劲带来了奇崛意义上的“不平”(“凸凹”一词的首要含义),亦带来了一种愤愤“不平”之感。有时,这是反对体制的不平(《一个人的体制,或无柄之刀》),另一些时候是痛说家史的不平(《母说,或家史》);有时,它指向“宇宙”(“太小”或“太大”)或“肉体”(它让人“喘不过气”),但更多的时候指向某些社会问题(《送行诗》中重庆“气场”的消散)或重要时事(《幼稚》中“人可以买来卖去吗”的疑问)。凸凹诗歌的另一特征,是其中的市井气息或生活感。这样的诗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有着丰富甚至复杂阅历的人写出来的,绝非语言在自身内部空转的写法。像《对于肉体来说》和《在仁和洞舀酒》这样的诗作,真的只有长期混迹于市井之中、并体会过“一口气的小实际和大空旷”的人才能写出。这些诗中满是人间的烟火味和腥膻味,但又没有走向当代诗中主流的叙事写法,而是保持了某种上世纪八十年来以来四川诗歌的议论和狂想风格。
呈现“狠劲”的核心意象,在凸凹诗中是“刀”。“刀”的寒光和血槽出现在他的许多诗作中,构成了他基本的想象模式。《一个人的体制,或无柄之刀》中,“刀”意味着“清醒、锋利”和“不听话”的反抗意志,它是“自由”的符号甚至“一个人的宪法”。在《那么多草原诗》中,“刀”的含义则相反,它的锋利与“风头”变成了让生命感到恐惧、在大地上无法躲避的“暴力”和“死亡”的化身。这两种含义的“刀”,我们在上世纪的四川先锋诗歌中已经见过不少,例如周伦佑《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便是将“刀”的暴力美学意义和对抗美学意义发挥到极致的著名文本。平心而论,这种诉诸对抗性和暴力性的诗歌是有其弱点的,因为“狠劲”或“锋利”都是是意志化和气质化的,稍不注意它就会滑向一种对暴力的炫耀、沉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