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清末民初苏州的教会学校1——苏州教会学校研究之一

2022-07-23 07:28阅读:
清末民初苏州的教会学校1
——苏州教会学校研究之一
我楚狂人
我们现在概述一下苏州清末民初的教会学校,我们希望尽可能客观地回顾一下这一段历史事实,从而尽可能客观地评述历史上教会学校在苏州的存在。
一、苏州的教会学校一览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苏州“开埠”。“开埠”之后,外国资本和外国文化明目张胆进入苏州,苏州的经济文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苏州市是很晚“开埠”的城市,也给列强有了更成熟的方式进入苏州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可能。教会学校就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
我们回顾苏州教会学校的发展过程,会发现,教会学校是在苏州“开埠”之前先行进入苏州的,而“开埠”之后,苏州的教会学校才渐入佳境。大致说起来,教会学校进入苏州大致上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890年前后的“探路”阶段,二是1900年后“庚款”办学阶段,三是1911年后又一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探路者并不少,在苏州市档案馆可以查到的就不下十几所教会学校,但是大多没有能坚持下来,现在可查的坚持下来的也就是创办于1889年的英华女中(苏州十六中前身)和创办于1992年的翠英中学。第二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就是创办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而第三阶段,可以把萃英中学三乐湾新校舍落成看做是标志性事件。
我们这样一说,就知道,苏州教会学校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走向是密切相关的。下面,我们就分别看一看这三个阶段的典型事例。
二、苏州教会学校概述及其建筑遗存
1.第一阶段的
“探路者”
我曾经怀疑,为什么教会学校在1890年前后进入苏州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这样一个信息:1890年,基督教布道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近两千位在华传教士的代表大会,会议有一个重要的决议,那就是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在中国创立教会学校。作为上海的近邻,在此前后,出现一批创办教会学校的“探路者”也就顺理成章了。上文已经说过,这一批“探路者”中,“幸存者”是英华女中和萃英中学。
英华女中
印花女中始建于1889年,最初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的传教士金振声修女来苏创办,租赁养育巷横巷长春巷一就衙门老屋,创办小学,始名“长春学堂”,190411月改办初中,迁入养育巷横巷慕家花园现址,改名为英华女校。英华女中(解放后1952年起为苏州市第二初级中学,1971年起更名为苏州市第十六中学。
英华女中留存的旧校舍不多,有英华楼,原来有一座体育馆,不知现在如何。
萃英中学
萃英中学始创于1892年,由基督教美国美北长老会的传教士海伊士博士来苏创建,初名萃英书院,租赁葑门内彭氏民宅办学。苏州市档案馆有萃英书院早期照片,办学地点当为一旧式厅堂,厅堂不小,疑为十全街砖桥头彭氏老宅,即祖孙状元彭启丰、彭定求老宅。待考。后一度移处葑门城外横街,原因即情况不清。办学之初即文理分科教学,第一期学生5人,高中3人,初中2人。这是苏州第一所实施现代化课程教学的中学,这也就是民国教育部长题词“苏校先河”的原因。1911年,海伊士争取到“庚款”,在阊门外上塘街潮州会馆空地建立新校舍,定名萃英中学。从遗存的资料来看,直至1911年迁入三乐湾新校址之前,规模一直很小。
萃英中学1911年开始建设的“新”校舍,现存小楼三幢、大礼堂一座。这些内容我们在下面的部分具体说。
清末民初苏州的教会学校1——苏州教会学校研究之一
海伊士携来铜钟
清末民初苏州的教会学校1——苏州教会学校研究之一
萃英中学教师宿舍,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南亚侨生宿舍,所以又被称侨生楼。
清末民初苏州的教会学校1——苏州教会学校研究之一
萃英中学教师宿舍,现学校办公楼。习称小红楼。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