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上一点不赶时髦的课,如何?——语文偶记之十四

2022-09-28 07:11阅读:
上一点不赶时髦的课,如何?
——语文偶记之十四
我楚狂人
现在开公开课,似乎离不开课件,更离不开“创新”,我说的不是思想上的创新,而是形式上的“创新”。似乎小组围着坐就是活动体验,按排“排排坐”就是违反“生本”。如此云云,我们早已见怪不怪。但是参加省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在宜兴的一次年会,会上一位老师上的公开课,却是完全没有这些,这位老师就是在传统的课堂里,一支粉笔一本书,悠悠然带着学生读鲁迅,甚至连板书也寥寥,且随意。这样的课,久违了!
很抱歉,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尊姓大名。这位老师给我太多的意外,上面说的是一条,竟然敢拉出高三临近高考的班级上公开课,又一奇;敢于拿高三选读的鲁迅作品中篇小说《阿Q正传》拿出来开课,又一奇;敢于在当时的“创新”大潮之下进行最传统的串讲,又一奇。我被狠狠地震了一一下!
但是,这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已经完全进入课文中去了,很投入。学生们会不时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问题也并不肤浅。如学生问,鲁迅为什么要写“似乎是姓过一回赵的”,学生说搞不清阿Q是“贵”还是“桂”我们可以理解,这既是说当时百姓的文化水平低下,也是写主人公被人漠视。但是这个模模糊糊的姓赵又是说明什么呢?老师让其他同学说。有同学就坐在自己位子上插口,这是说明主人公身份地下,被人轻贱。一个“你也配”就说明了。老师接口说,说得好,这样就从被人轻贱到自轻自贱自然衔接了。老师又说,课后可以想想,为什么偏偏选择姓赵?
我一直说,我们的阅读教学,实际上教师就是一座桥,帮助学生走向作者,进行活人与活人的对话。这位老师显然做到了,他的学生肯定不怕周树人。
宜兴的那一堂课,是我外出听课印象最深刻的课,真正的本色课。教室不是戏场。把教室变成戏场,这是一种浮躁。
宜兴那次年会是宜兴教研室做东,宜兴的语文教研员是一个清秀的书生,脸色很白,说话一派儒雅。可惜我又忘记了他的姓名
。忙前忙后的是我的朋友王保祥老师,一个热心人。他的夫人笑话他,三天没有朋友交流,就坐立不安。呵呵,小孟尝啊。王保祥送我一把精美的紫砂壶,我至今珍藏。
很想念热情好客的王保祥。
上一点不赶时髦的课,如何?——语文偶记之十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