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五中的古籍馆——寻书而读之后记

2023-07-15 07:27阅读:
五中的古籍馆
——寻书而读之后记
我楚狂人
2005年,我已经临近退休了。是年初秋,我任教的苏州市第五中学作为东道主主办了当年的江苏省青少年写作研究会的年会,全省大中学校的写作研究会的同道云集。参观我们绿荫森森的校园之际,退居二线的省教委原副主任周德藩先生曾经感慨地说,这才是读书的环境。
就在那一次,我引领我们的江苏省写作学会的同道参观了我校图书馆的古籍馆。我相信,中学都有图书馆,但是有古籍馆的不说绝无仅有,至少也是凤毛麟角。我的前辈裴显生教授、凌焕新教授、孙芳铭先生、许祖云先生、俞旭初先生等都颇有兴趣的翻阅着这些已经泛黄的书页,颇有感慨。
说起我校的古籍馆,首先得感谢我的老同事马树楸老师,是马老师在创建学校校史室的时候,发现我校的大礼堂,也就是民国老建筑“思海堂”二楼的楼梯下有大批古旧书籍。马老师叫我去看了,我看下来,发现都是晚清至民国的书籍,有相当一批线装本,也有一些是早期铅印本,很珍贵。于是马老师就在校领导支持下,把这一批书籍保护了起来。后来,我们的新图书馆落成,郁松灿校长指定二楼的最好的一间,作为古籍馆,这批古籍就有了新家。
我曾经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查检这批书籍。我觉得,把这些书称为“古籍”,多少还是有点勉强,毕竟都是晚清和民国的本子,但是也多少已经是百年的旧物了,而且很多已经是市面上看不见的本子了,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这些书,查阅的价值已经不大,但是收藏的价值已经很高。这是一个图书馆的身价,也是一所学校的底蕴。
这批书,有好多是清代后期的线装本,基本上是“经部”的和“子部”的,但是好几部都有缺轶,不是足本。还有一些线装书是民国初期的复刻本,基本上都是上海朵云轩的本子,我看了一下,这一批复刻本基本上都是“集部”的,有总集,也有别集。总体看,似乎“史部”的存书不多。
铅印本中,最醒目的就是一部不全的巾箱本《万有文库》。《万有文库》是近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的综合性图书。凡1721种、
4000册。1929年至1937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影印本。总共两集。我前面提到的章太炎先生遗存的那套转售江苏师院中文系的应该是全的,而五中古籍馆似乎只有半套。散失的情况不明,是不是当时就没有买全?
我在教学生涯的末期,一直想给学校的古籍馆搞一个书目,我想让这批书“活”起来。但是最终没有完成。
这批书,当时范锦泉老师管理很是到位,不知现在如何?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虽然我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似乎查检资料已经不再是那样辛苦。但是我愿人们对书籍还是那样敬畏。忽然想到,以前庙宇都有“惜字宝库”,专门焚化带字的纸张,当然主要就是破旧书籍。书籍,曾经是那样得到尊崇,即使破旧也也要得到应有的有尊严地归宿。现在的庙宇都没有“惜字宝库”,而不管佛教道教都有财神殿。我愿“惜字宝库”重现。
五中的古籍馆——寻书而读之后记
苏州市五中校景。思海堂,马树楸老师发现古籍的地方。
五中的古籍馆——寻书而读之后记
图书楼,古籍馆就在此楼二楼。
五中的古籍馆——寻书而读之后记
小洋楼,百多年前的教师宿舍。
五中的古籍馆——寻书而读之后记
侨生楼,第二任校长美国传教士白本立的宿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南亚归侨学生宿舍。
五中的古籍馆——寻书而读之后记
古钟苑,翠英中学创始人美国传教士海伊士博士携来的马里兰州铸造的同种。上面是四百多年的古樟树。
五中的古籍馆——寻书而读之后记
苏州现存最早的古戏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