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清流及其影响4第二次“党锢之祸”
2023-07-25 07:02阅读:
东汉清流及其影响4
——说清流之一
我楚狂人
二、清流的形成2
第一次“党锢之祸”后,与宦官斗争、受宦官迫害成为值得骄傲、标榜的事情,这些清流士大夫的声名也更为激扬。当时的社会舆论中,将这些人以能力、品德划分为“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其中就包括刘表、张邈、胡母班这些活跃于广义上的三国时期的人物。
可以这样说,第一次党锢实际上让清流正式成为清流党。其社会影响力更大。
当时很快,更残酷的第二次党锢就来了。
第二次“党锢之祸”
相较于第一次“党锢之祸”,第二次“党锢之祸”的程度更加激烈,过程更加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九月辛亥政变”。
汉桓帝去世,在窦太后与窦武的支持下,年仅十二岁的汉灵帝刘宏即位,是年建宁元年(即公元168年)。汉桓帝的禁锢党人的命令自然被窦武无视,于是陈蕃、李膺等大批党人被重新任用。陈蕃、窦武想趁此机会,将宦官集团一举拔除,但遭到窦太后的阻挠,没有彻底实施。
这一次又是清流主动出击。
宦官硃瑀偷盗窦武的奏书,发现他的计划,矫诏捉捕窦武;于是窦武率领禁兵发动兵变。当时恰逢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回京,不了解其中形势,误以为窦武要谋反,于是与宦官一起消灭窦武。窦武、陈蕃皆被害,重新起用的一批党人也被牵连,或被构陷而死,或罢官禁锢。这次政变以宦官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其二,张俭事件。
张俭在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弹劾过侯览一次,结果被压制;在建宁二年(公元169年),侯览为自己的母亲修建陵墓,又给自己修建寿冢,非法夺取其他人的房屋田产,破坏他人陵墓,张俭再次弹劾,又一次被压制
。张俭于是亲自破坏侯览的寿冢,抄没其家产(《后汉书
·苑康传》又与《后汉书
·侯览传》有出入,说张俭杀了侯览的母亲)。士人和宦官的矛盾再次被挑起,侯览令张俭的乡人朱并诬告张俭以及同乡二十四人为朋党。于是汉灵帝下令收捕张俭等人。张俭疯狂逃窜,由于其名士的身份,很多人冒着被杀的危险收留张俭。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有旧,孔融趁孔褒不在时私自收留张俭。事发后孔褒、孔融、孔母一门争死,最后朝廷判决孔褒被连坐,孔融因此得名。
大长秋曹节则是借此机扩大打击范围,利用汉灵帝年幼无知,继续迫害李膺等士人,直接下狱而死的有一百多人,一些本身有仇怨的人也利用“朋党”作为武器,相互指责攻讦,也被划入党人的范围中;地方郡县也开始收捕党人,被处死、流放、禁锢的士人足有六七百之多。
其三,曹鸾上书。
在熹平五年(即公元176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被迫害的士人求情,由于在语言上比较直切,引起汉灵帝的不满。汉灵帝不但将曹鸾以囚车征还入狱处死,更是扩大党锢范围,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五服之内的亲属都进行罢官禁锢。
在光和二年(即公元179年),上禄县长和海上书缩减党锢的范围,汉灵帝采纳。
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由于黄巾军的压力,汉灵帝惧怕这些士人趁势生乱,不得已接除党锢。至此长达十八年的“党锢之祸”终结。
“党锢之祸”直接影响了东汉历史的进程。
“党锢之祸”是宦官,以及宦官背后的皇帝对士族的一次镇压和清洗。汉皇朝从西汉开始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士族的镇压,这是为了与士族争夺地方的控制权,这在中央集权的角度无疑是必要的。东汉的两次“党锢之祸”可以看做是这种政策的延续,这是东汉皇室借助宦官之手重新夺回对地方的掌控,但即便有这样的动机在,“党锢之祸”仍然不能视为一次高明之举,因为清流掌握了舆论权。尤其是第二次“党锢之祸”,给失去舆论权的东汉政权造成的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
后期东汉皇室不是一个高明的棋手,玩砸了。
首先失去了士大夫阶层的忠诚,就如王夫之所说,“党锢之祸”造成东汉政治黑暗,宦官当政,“士大夫而欲有为,不能也。”屡次受到迫害导致这些原本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影响的士大夫对东汉王朝离心离德。一些士大夫更是走向武途,依靠战争的手段积累资本。当这样一个群体都失去了忠诚的时候,东汉这个政权走向尽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其次则是政治格局的失衡。汉灵帝过度地打击士大夫,遏制士族的发展,相应的宦官势力会爬升上来。这些宦官和他们的党羽继续横行乡里,作威作福,透支东汉的国力,加剧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后来规模巨大的、频繁的农民起义。东汉朝廷没有办法摆平这些动乱,不得已将权力下放到各州,又造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刘表画像,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