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东汉清流及其影响5辨析几个问题

2023-07-26 07:21阅读:

东汉清流及其影响5
——说清流之一

我楚狂人
二、清流的形成3
这里需要辨析几个问题:
其一,清流有没有朋党性质?
清流被祸,主要的罪名就是“朋党”。那么何谓朋党?清流是不是朋党?
所谓“朋党”,在古代不是一个好词,是指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出处见《战国策·赵策二》:“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
君子不党,语出孔子。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它的本意是君子立世做人,不拉帮结派,不搞任何小团体,以平等心对待所有的人,不谀上,不欺下,不畏强,不凌弱。到了近现代以后,一些知识分子仍然坚持君子不党的原则,更极端的是拒绝加入一切党派。
正因为有了孔子的这样的话,后世又有了“结党营私”,这样的成语,意思是坏人集结在一起,谋求私利,专干坏事。出自《朱文公文集》。
那么,清流有没有“朋党”的问题呢?应该说,有。清流就是用互相标榜,互为奥援结成政治团体的,其朋党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都知道,中央统治者都是讨厌朋党的,因为这会削弱中央政权的权威。更何况,自西汉以来,中央政权一直为削弱士族对地方政治的控制做努力,而清流正是士族势力的组合,所以,这样的朋党肯定就是皇室打击的对象。而皇室的打手就是宦官集团。
那么,为什么我们历史上历来同情清流,而对清流的朋党问题视而不见呢?而清流为什么避谈与皇室的矛盾,而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宦官集团呢?
首先,清流掌握话语权,而宦官集团的贪腐问题又是客观存在,所以历史上清流一直处于正义一方。同时,历史的记录者都是同情被害者的,中国知识界历来都喜欢拔高政治反对派的历史地位。这一点到了今天还有影响。这样,对清流的朋党实质也就视而不见了。而
清流“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正是他们的高明之处,西汉朱家郭解的败亡已经告诉后人,与皇室争权只能迂回,不能对着干。这正是士族争取社会同情的高明手段。
至于后世,宋代欧阳修作《朋党论》,公开为朋党张目,这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我在后面的文章会有涉及。
其二,清流与名士有没有区别?
我读东汉史和三国史,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经常把“清流”和“名士”这两个概念混淆,这严重干扰了我们对这一段历史的正确研判。其实,我读相关史料发现,清流都是名士。而名士未必都是清流。因为清流有一个很本质的属性,那就是对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进行抨击,并为之作出奋不顾身的斗争。而有些名士并没有这样的属性。如祢衡,是名士,名声很大的名士,但是我们没有看见他对政治腐败对斗争的事例。不错,祢衡喜欢骂人,骂权贵。他骂曹操就很出名。后世还有了因之搬演的剧目《击鼓骂曹》。我们看他骂曹操什么?政治腐败吗?不是。是人身攻击,无非就是在曹操的出身做文章。但是很不幸,曹操千古就是被视为“奸雄”的,被骂似乎很过瘾。但是,事实上曹操是那个乱世少有的稳定因素,曹操不代表腐败。对曹操进行人身攻击无非就是士族的莫名其妙的自尊在作怪而已。祢衡是这样,其实孔融、蔡邕、杨修都是这样。于是曹操就反击,找不到借口就假手别人杀,如祢衡就是假手刘表,而刘表又假手黄祖,杀掉了。另几位都被曹操找到借口,杀掉了。
曹操那个时代有没有清流?我以为有,如荀彧。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臣,曹操的谋臣班子基本上就是荀彧搭建的,他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数十年,后人敬称他为荀令君。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让曹操不至于亡命天涯。但是荀彧是忠于东汉皇室的,当曹操“加九锡”“进爵魏王”时荀彧以死争抗。这就是清流的做派。
从这个角度看,“竹林七贤”就是清流的余韵。而祢衡之流,实际上就是今天“网红”的祖师爷,用种种作怪,甚至种种作死来炒作自己,要名气不要命。其实,这种人对社会进步无益,不值得提倡。
其三,清议和清谈是不是一回事?
清议和清谈,常常被混淆。其实不是一回事,甚至是根本是两码事。简单直接说,清议是谈政治,清谈是谈哲学。
清议是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独具特色的参与政治的形式,他们激浊扬清、能标榜正义和不畏权贵,他们赞扬争议、抨击奸邪。由于东汉重文的国策,使得文人参与朝政的机会越来越多,言论上也多加支持,到了东汉末期,不断涌现出局的舆论风波,这些舆论风波就是清议的重要代表。清议,说白了就是政治上的“务虚”,希望起到舆论的引领。
清谈,有人更愿意称之为“玄谈”,时间稍晚于清议,盛于魏晋。魏晋时期的清谈,侧重于玄学,以《老子》、《周易》、《庄子》三部著作为主,称为“三玄”,主要追求的是其中知足逍遥、自然无为一类的抽象哲理,因此清谈又称为“玄谈”。
何宴、王弼,是开启魏晋清谈之风的重要人物,最开始,他们主张“无”的哲学思想,就是说,“无”是世间万物的本体,很明显,这是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在当时被称为“正始之音”。客观上讲,魏晋名士玄谈、服药、饮酒、隐逸,说话打哑谜,实际上是在逃避现实,特别是对腐败的司马集团的消极不合作。
所以,清议和清谈没有任何传承关系。
东汉清流及其影响5辨析几个问题
孔融画像,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东汉清流及其影响5辨析几个问题
东汉清流及其影响5辨析几个问题
东汉清流及其影响5辨析几个问题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